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蔡襄(1012-1067)
蔡襄《澄心堂纸帖》尺牍 纸本 行楷书 24.7 x 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图片由buren提供)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672-1676
收藏著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146-151
收藏著录 故宫歷代法书全集,第十一册,页40-63、193-195
参考书目 1.何炎泉,〈宋四家真蹟 册 宋蔡襄书尺牘〉,收入林柏亭主编,《大观-北宋书画特展》(臺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初版一刷),页428-433。 2.何传馨,〈宋蔡襄尺牘〉,收入何传馨编,《书法之美特展图录》(臺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五月初版一刷),页73。 3.〈书尺牘(澄心堂帖)〉,收入何传馨、陈阶晋、何炎泉编,《故宫法书新编 (八) 宋 蔡襄墨蹟》(臺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九月初版一刷),页68-70。
参考书目 何炎泉,〈宋四家真蹟 册 宋蔡襄书尺牘〉,收入余佩瑾主编《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臺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12),页152-153。
本幅署款「癸卯」(嘉祐八年﹔1063),时年五十二岁,居汴京任翰林院职,属晚期作品。本幅运笔如行,而结体似楷,写来从容不迫,正是「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太平之气鬱然见於楮毫间。」书风比起蔡襄他书,贵於端重者又增一份工緻。与次年所书(甲辰、1063)以故宫所藏「彦犹帖」比较,紧谨严中自有一份雍容,结体、字距行间,宽紧合适,正是端重的代表。即使相对与其它楷书,如「自书谢表并诗」(作於皇祐四、五年间)等,当以此為压卷。 蔡襄书以浑厚居其上。歷来评论蔡襄的书风渊源,受虞世南、顏真卿影响,本幅用笔、结体、气息,大致融合此二家。又蔡襄自谓:「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於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於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餘,而与羲献异矣。襄近年粗知其意,而力不及,乌足道哉。」此条未署年,但语义上非年少时,或亦可為晚年本幅尚端重再作一解。 本帖内文,即求製作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此纸源於五代南唐烈祖李昇,命宣城加工製作,澄心堂為李昇任金陵节度使住处名称,据称其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笔墨纸砚精良,人生一乐。」北宋人对文房用品的追求,每每见於诗文杂记题跋中,其中对南唐的墨及纸备加讚扬。蔡襄本人即谓:「纸李王澄心堂為第一。」对於文房用具,如「陶生帖」赞誉「散卓」笔。对砚的嗜好,「洮河石砚铭」记此砚之「「能下墨,隔宿洗之亦不亦不留墨痕。其肌理细润莹洁,不在端溪中洞石下。「致彦猷尺牘」谢所送「大砚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生。」蔡絛《铁围山丛谈》「记昭陵(仁宗)赐宴」,一大臣得李超墨,襄得李廷珪墨,襄以之相易。分道时,襄长揖為谢。盖李廷珪墨虽足宝,而李超為李廷珪之父,更足珍。
【资料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故書000236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