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 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陈鸿寿(1768-1822)


曼生壶 合欢壶

  高84mm 口径70mm
  壶底印:阿曼陀室。 把梢印:彭年。
  壶肩铭: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曼生铭此壶是曼生与杨彭年结合的佳作,其印章、书法、词藻、款式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有浓郁的书卷气。

箸笠壶

  铭曰:“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
  此壶字迹爽健,刀法精熟,不仅富有文气,还另增加了几分神趣。

  紫砂器上写诗作画,在清嘉庆、道光非常盛行,其中陈鸿寿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陈鸿寿(号曼生),曾任宜兴县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但鼓励当地陶工生产,而且还协助陶工设计壶的式样有十八种以上之多。其中以四方、六方、井栏、瓦当、石瓢、葫芦、直筒、圆珠等壶最为常见。传有“曼生十八式”流传至今。其实何止十八式,我们能见到有曼生铭款一百以上。一位县令能体恤陶工,亲自设计制壶,这不能不说对宜兴紫砂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最大的大贡献,就是兴起了在紫砂上写诗作画。陈鸿寿是最早开创在壶上刻字作画的艺术家之一,以诗词来抒发思想感情并展示才华。

加载中,请稍等...
  陈鸿寿并不会制壶,清嘉庆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与陈鸿寿合作,壶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坯,再由陈鸿寿题铭,陈鸿寿还给杨彭年篆刻了用于壶款的印章“阿曼陀室”。 当时除杨彭年外,还有他的兄妹杨葆年、杨风年,以及吴月亭、邵二泉、万泉、壶痴等人。当时一批文友名士都争相仿效,愿意在紫砂上舞文弄墨,成为时尚,但大多署刻款:“曼生”,故而都统称“曼生壶”。

  曼生壶必具两个条件:一是制壶者必须是名家;二是诗词必须有文采。曼生壶的特点是,壶身留有平坦的题铭刻款处,必须在上面题镌诗文与绘画,使诗书画印在壶体上得到合理的发挥,得到相互铺盖,相互包容的统一效果。因而,曼生壶具有浓厚的书卷气,透发着文质形的艺术气质,加上紫砂特有“金色晶光,气韵温雅的素质,更使文人学士们一见倾心,格外赏识了自此紫砂壶艺开始向诗、书、画、篆刻等艺术靠拢,形成了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壶艺新潮,紫砂壶的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提高,气质得到了充实与完善,使紫砂壶艺的文质得到突飞猛进。

  “曼生壶”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之间成功协调的典范,“曼生壶”的产生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自此高品位的紫砂壶一经面世,如同当时字画一样就身价不菲,除了紫砂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达官贵人、富豪巨商,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惜重金争购。一时间成了壶以文贵,文随壶传。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