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
傅山
傅山 《草书杜甫五律一首》绫本立轴 205×51cm 北京匡时 2009春季拍卖会
释文: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真山。
北京匡时 2009春季拍卖会《豪端蕴秀—明清书法》
估 价:RMB 800,000-1,000,000
成 交 价:RMB 4144000.0000
款识:真山。
钤印:傅山印
备注:内藤虎题签。
附录:腕底波澜阔 毫端龙蛇惊
——傅山《草书杜甫五律一首》浅析
作者:程良锋
傅山是一位既有独特书法美学观的书法理论家,也是有深厚笔墨功夫的书法大师。他真、草、篆、隶、五体兼备,无一不能,无所不精。尤其是他的连绵大草、巨帧狂草,坚苍浑穆,豪迈不羁,潇洒奇逸,把草书推向了极致。同时代的草书大家诸如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均难与之抗衡;董其昌、张瑞图等辈,更不能望其项背。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可以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这些人物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师。“只字片纸,时人珍若拱璧”,这样被景仰的大师,古往今来,也不多见的。傅山的书法艺术主张,大致是以学习古法为上,傅山反对拟古不化,主张“法本法无法”认为古法也是从“无法”中产生的,不能作古人奴隶。他强调学书要追本溯源,认为“楷法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妙境,终是俗格。”傅山有诗云:“法本法无法,吾家法所来…”。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件傅山的草书精品来了解一下这位书法大师的书法美学观。在这之前我们先摘录几条前人对傅山书法艺术的看法:
全祖望评:“先生之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
秦祖永《桐荫论画》:“(傅山)胸中自有浩荡之思,腕下乃发奇逸之趣。益浸淫于卷轴者深也。”
郭尚先《芳坚馆题跋》:“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
杨宾《大瓢偶笔》:“傅山书法晋魏,正行草大小悉佳,曾见其卷幅册页,绝元毡裘气。论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觉斯伯仲。”
马宗霍《霋岳楼笔谈》:“青主书笔力雄奇宕逸,咄咄逼人,余尝谓顺、康间名书以王孟津为第一,今览青主书,庶可为配,且欲过之。”
可见前人认为傅山书法以草书为胜擅,其草书的接受审美为生气郁勃,绝无毡裘气。
这是一件傅山草书七言诗轴,全轴写得空灵洒脱,快意磊落,简洁疏朗,颇与其当时心境相契。用笔上,扫刷中见裹束,皴擦中见提按。行笔的迅疾造成少量的“飞白”,愈显得苍劲。结体上,纵横展促、倾侧向背,极尽其变化之无穷,大小相间,长短适宜、穿插伸缩,尽以自然出之,浑然天成。章法上,取纵势,利用每个字内空间的变化展促来营就这件作品。观全轴的空间,给人以飞花散雪、落英缤纷的美感。
这件作品的宕逸浑脱、雄奇宕逸。可以拈出一个“逸”字来括之。“无毡裘气”就是无华丽的富贵气,而有生气、逸气、山林气。他自己告诫儿孙们:“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摘自《作字示儿孙跋》)
纵观傅山的一生及其文艺思想的主流,的确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桀骜不驯、寄情烟霞、磊磊落落、大爱大憎的奇才。
傅山的书法精神其文化指向使平民思想的审美质朴化。这一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与庄子。建立在崇尚“真率”与“自然”上的傅山美学思想,异常鲜明地带有疑古和反叛传统的色彩。他曾自负地说:“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行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中吞虎。”《家训·字训》中如是说:“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
傅山的书法之宗旨是拙、丑、支离、真率,就是质朴野逸的美境。丑拙真率,他的书法实践达到了前人所谓的“宕逸浑脱”的境界。傅山的书法确实是“人奇字自古”,值得一提的是,傅山理解的质朴自然的美就是拙、丑,即不加雕饰的朴素表现。他不仅在理论上反对华丽轻滑的“媚”,他在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的。他并没有在形质的外表上简单地反“媚”而是主张形质表象的质直、生拙、呆板。他是用诰荡之思所勃发出的一股浑脱不羁之气来驾驭笔墨的。在他笔下“吞虏”的毛颖喷薄汪洋、纵横淋漓,书之字态、行之气势,都以一个“大”字出之。显然,他认为“大”的“天”之境界已经去“媚”于九霄之外。这种“大”便是他理悟以后提出的“拙”—大巧若拙,大美不饰,返璞还真。他是在追寻、崇尚大美、大巧若拙的同时鄙弃小美、小巧秀媚。他的连锦与缠绕的圆曲线是在真率利落和精神驱使下的一种外在形质表现。曲中寓直,外在的屈曲盘纡正是“大”和“直”的内含外化。
粗服乱头的傅山风格,磅礴大气,旁若无人;矜奇逞怪,诡变夭矫,行云流水。浑如天之际云,肆如草原放马,沉如金刚裂目,美何大焉!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