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高二适((1903-1977)


高二适《给宝松延午诗代柬 》 22×77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释文:代柬宝松、延午招游邗上。
  不到扬州卅载馀,满怀蓬梗出无车。
  多君为我持长髻,授馆停骖捧玉壶。
  老矣江乡才一放,求之朋友适非孤。
  雷塘息息风烟动,悴墨仍劳寄鄙夫。
款署:舒凫具草,乙卯二月杪,时在白门。
钤印:证草圣斋、高二适印、舒凫

附录:草狂动今古 诗豪惊鬼神
——高二适先生《诗代柬》赏析
作者:徐纯原

  这是高二适先生给扬州篆刻名家桑宝松,好友方延午邀游的回信。信没有采用通常的文字形式,而是以一首七律诗表达了接受他们的盛情相邀,准备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一游。

  以诗代柬,这种形式,在古今文人中也有,但不甚多。因为作者和受者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作者学问渊深,思维敏捷,才能信手拈来,若遇贾岛那样,两句三年得,虽有诗才,也是玩不来的;二是必有佳遇、乐事,在特别的景况之下,心潮澎湃,诗思泉涌,方可为得;三是对方也需有一定的诗词文学修养,才能读通内容,判析文意,声气相呼,兴味无穷。不然对牛弹琴,也是没有乐趣的。

  高先生这件《诗代柬》,正是在1975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年代,万马齐喑的痛苦岁月,这位受屈挨批的老人,突然得到邀游的好音,一种无比快慰的心情喷涌而出,“老矣江乡才一放”使这个满腹文章,一代硕儒吟怀顿发。这就出现了眼前我们所见到诗书双美的千古佳作。

  现在的书法家,大多因为学识不深、或不习诗词,故凡作书往往抄录古人句子,这是古人所不屑为的。当然古人书作也有抄录前贤句子的,但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是书写自己的诗词文章,所谓诗言志。凡人有作必有所寄托,不然则字匠之为,是会被人轻看的。

  高先生平时不随便为人作书,送人文字,大多是自己的诗文。诗文书法相得益彰,读来更觉味厚、情浓、感奋人心,因此,我们在赏析书法之前,不可不品赏诗中美味:

  不到扬州卅载馀,满怀蓬梗出无车。
  多君为我持长髻,授馆停骖捧玉壶。
  老矣江乡才一放,求之朋友适非孤。
  雷塘息息风烟动,悴墨仍劳寄鄙夫。

  “出无车”用的是战国时冯驩的故事。“满怀蓬梗”,活脱脱描绘出高先生生活在贫民窟里,穷困潦倒,无援和不被时代所用的痛苦心情。冯驩作为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尚有被主人赏识的时候,而自己连这种机会都不会有。贫穷得连出门买张车票的钱都没有,以至于离南京很近的扬州都三十多年没有重游过了。多么真切,又多么令人酸鼻,这也是浩劫时期大多数国民的写照。用典炼句随手拈来,了无痕迹。扬州一班相知和仰慕他的朋友是书画家,亦大多是学校教师,“授馆停骖捧玉壶”,恰当不过地点出了这些朋友的职司和感谢他们为他游览所做的一切准备,借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赞美朋友间冰清玉洁的高谊和尊老敬老的美德。“老矣江乡才一放”,一个长期受压抑,一直处在痛苦折磨中的老人,接到邀游的佳音,那种快慰不孤的得意,写得何等精准。一个“放”字,用得生动灵活,妙不可言。雷塘在扬州北门外,炀帝陵寝所在,即指扬州。末句“悴墨仍劳寄鄙夫”的“悴”字用得妙,“悴”受伤也,衰弱不振,哀哀而怫郁,嗷嗷以寂寥也。一个“悴”字,刻画出十年浩劫中人们生活的真实境况。全诗有对自己穷困生活的写照,有对不被认同的牢骚,有对友情的赞美和感谢,有对春天将临,行将出游的期盼和喜悦,有对十年浩劫的控诉。真是五味杂陈,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曲折尽情,一似老杜。读后回味,心有若涩,口有馀香。林散老以先生为诗友,赞为“江南诗人”、“一代文豪”,苏渊雷教授尊之为“草圣诗豪”的善评,非过誉也。

  欣赏书法,首重气质。先生天赐高质,后天勤勉,素有“不作张芝即作索靖”之志。以“出入千数百年,纵横于百数十家,取长补短,自得其环而又超以象外”的治学精神,数十年临池,练就了书成大家,不只恃一副本领,而有随时随地随人变易转换之功的大家数。故其书,小字气骨开张,真书正中堂皇,章草高古独绝,狂草气赏天外。每作书,不拘一格,从无定式,不斤斤于章法、布局的安排。随意挥洒,不论真、行、草、章诸体皆出。故能篇篇不同,字字各别,变化多方。从这幅作品看;一任心情的起伏而展开。大小肥瘦,粗细干湿,点染曳带之间,或轻或重,或刚或柔,或方或圆,忽放忽收,密密疏疏,自然天成。重处如斧劈刀砍,轻处似蜻蜓点水,细如游丝者,宛转灵动而力能扛鼎。愈往后气愈足,字愈大,笔愈重,劲愈猛,愈奔放。荤确不平之气,奇傲逸宕之志,奔雷走石之姿,一泻千里。浓重而字大者抢先入目,细劲或字小者继之入眼,如游丝而墨渴者,决皆而叹其神。“天下一高”,不妄也!

作者简介
徐纯原,名煦、号钝斋,1943年生,江苏苏州人。书法家、画家,古文物、书画鉴赏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资料来源】转自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