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远观张伯英
□ 金运昌


  说起徐州的张伯英先生,我感到非常亲切。第一,我们家和张家是世交,三辈人的交情;第二,我本人是写魏碑的,我对于张老的魏碑体书法是情有独钟;第三,我又是在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书法史的,我对于张伯英先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

  咱们先说第一,我是蒙古八旗子弟,世代定居北京。我的祖父是搞版本的,早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张伯英先生也是从民国初年起就居住在北京,而且他的字好、学问好、为人好,所以周围就团结了一大批年轻人,我祖父就是其中的一个。我祖父比他小20岁左右,当时有关于碑帖方面的问题,都向他请教,而且很多人在他周围学写字。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很多张老的字,可惜经过十年动乱,现在只剩四条屏中的一幅,写得非常精彩。还有,我们家过去有一个善本碑帖《为高贞碑初拓本》,落款是小来禽馆旧藏,这可能是我祖父当年跟张先生求让的,或者是张先生赠送的。

  我母亲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叫张彩和,在天津总医院工作,她就是张伯英先生的孙女。我小时候经常到她家去玩,她家里挂着张先生的大四扇屏,既高雅又规矩、又威武,漂亮极了,我写魏碑就跟这个印象分不开。我觉得张伯英先生的书法,在民国时期的书法史上,应该占据很高的地位。张伯英先生特别善于学习,抓住了魏碑最美的东西,再加上吸纳唐楷的规矩和行草书的流动,创造了他的张体的魏碑书法,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一个体。

  伟人是要站在远处看的,在当时张伯英只是一个书家,是北京城众多书家之一,但现在看来,我们就会发现,过去很多书家的东西已经站不住脚了,而张伯英先生的东西却越来越被认识,过去几千块钱一个条幅,现在要一两万元。当然对真正的艺术品不能单纯拿金钱来衡量。张伯英的书法艺术与邓石如、赵之谦的作品媲美,毫无愧色。

  大家都知道张伯英是近代首屈一指的帖学研究大师,过去只是说他的学问深,深到什么程度呢?近年来由于他的孙子张继和先生等人的不断努力,老先生的很多碑学著作得以结集出版,读了以后感到很惊讶。我在故宫博物院见过的东西,他书里几乎没有没提到的,包括有的时候我朋友淘到了一个很珍惜的版本,自以为这个东西一定没人提到了,一翻张先生的书还是有的。他的学问都是靠着一条一条的帖学笔记、题跋来实现的,在碑帖鉴定方面是无人可比的。正因为他有这个学术成就、有这样的眼力,所以他能分辨好坏,把自己的字锤炼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启功先生生前也给我谈过,对张伯英先生非常崇敬,张伯英先生的书法集出版的时候,启先生亲笔写了情真意切的长序,这个文章写的非常好,我们看了都动情,所以我觉得张伯英先生是徐州的骄傲,是一位典型的大学者,而且是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学术和他的书法永远是我们中国学术界和书法界的财富。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也是一座书法文化名城,这个已经是由中国书协正式命名了,所以我觉得在徐州有张伯英先生这样的文化名人,应该大力弘扬。今年我去徐州拜谒了张伯英艺术馆,它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馆里收集了很多散落在民间的张伯英先生的石刻作品,也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这使我对张伯英先生书法艺术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张伯英艺术馆的建立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应该为它大声的叫好。

  

  注:本文作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

【资料来源】:转自《新华日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