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 拍卖精品 | 加入评论 |
陈洪绶(1598-1652)
|
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作品欣赏】↑TOP
《五言绝句诗轴》纸本 行草 纵137.6厘米 横26.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自书诗轴》纸本 99.1×31.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致三兄短札》纸本 21.3×16.5cm 约崇祯三年(约1630)南京博物院藏
《画赞斗方》金笺 28×24cm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隐居十六观自题》 纸本 21.4×2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草诗卷》卷 20·5×355·5cm 上海图书馆藏
《画成写得七言联》 32.4×163.7cm×2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行书办将一事可终身七律诗》扇面 金笺 16.8×53.5cm 约崇祯十一年(约1638)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致开美手札》纸本 26.7×19.9cm 约1643 私人藏
《致祝渊诗翰》纸本 26.9×9.9cm不等 约1643 浙江省博物馆藏
《行书雷锋塔下画船少七绝诗》扇面 金笺 约顺治二年(约1645)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大夫生辰逢大雨七绝诗》扇面 泥金纸 16.7×51.7cm 约顺治二年(约164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不谭声气不谭文七绝诗》扇面 金笺 16.5×51cm 约顺治二年(1645)藏处不详
《行书五律诗》扇面(与王思任、吴山涛合作) 金笺 17×54cm 约顺治四年(1647)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新霁索人酒诗册》纸本 19.3×12.5cm×5 顺治四年(1647)上海博物馆藏
《任头放眼五言联》 96.2×24.1cm×2 约顺治五年(1648)无锡博物院藏
《行草旧时游客旧亭台七绝诗》扇面 纸本 约顺治六年(1649) 安徽省博物馆藏
《行书享尽山居尽日闲七绝诗》扇面 金笺 约顺治六年(1649)武汉文物商店藏
《自作岁前三日五言诗》轴 纸本 行草 114.6×32cm 约顺治六年(164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行草书诗》扇面 金笺 23.5×51cm 约顺治七年(约1650)浙江天一阁博物馆藏
《行书赠伎董飞仙诗一首》轴 纸本 133×30cm 约顺治七年(165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语摘》轴 纸本 132.5×28cm 约顺治七年(1650)南京博物院藏
《行书晓霞接着晚霞明七绝诗》扇面 金笺 约顺治七年(约1650)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入山春事见五律诗》册 纸本 24.6×32cm 约顺治七年(1650)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藏
《自书岁前三日五言诗》扇面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致绮老道长尺牍》 美国宝蒙堂藏
《行书致秋老道弟尺牍》纸本
【拍卖精品】↑TOP
【相关文章】↑TOP
遗黎的狂放--陈洪绶书法品评(作者/李路平)
楚调自歌 不谬风雅 ——陈洪绶五言绝句诗轴(作者/刘秋生)
附绘画作品
斜倚薰笼图局部
羲之笼鹅图
指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