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清笔徐来 别有洞天
——彭年行书《诗翰》册页 作者:温存


彭年《行书诗翰册》 纸本 26×33.5厘米×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学古人每出于己意。明代书家彭年的书法艺术就是这样。他的行书《诗翰》册页(附图均为作品选页),纸本,共7开,每开纵26厘米,横33.5厘米,具体书写年代不详,钤有“孔嘉”、“隆池山人”印两方,所钤收藏印有“又书氏藏”、“破研斋”等。遍览此行书册页,可谓清笔徐来、别有洞天,给人以俊逸清爽、心境怡然的感觉,颇值得玩味。

  按书史等文献记载,彭年行草书以学习苏东坡为主,并有很重的苏家笔翰的影子。观之《诗翰》,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似乎也觉得仅仅以东坡风格论彭年行书有些不妥。苏东坡用笔圆润厚重,有凝神含韵之风。就作品整体而言,苏书给人以大学识、大学养、大文人的素雅、慎独、深厚、唯美的雅士气象。而彭年书法似有所不同。从《诗翰》整体来看,它缺少了苏家的厚重和稳健,而是用笔洒脱飘逸,行笔干净爽快,笔锋清劲唯美,意气风发,有书生行者的轻松和活力。这种感觉使我们产生了疑惑:彭年书法是“师法古人(苏东坡)”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我们看到,彭年行书《诗翰》册页,从结体和笔法观之,确实体现出师法苏东坡的痕迹。我们可以在彭年的书作中找到苏东坡用笔、结字、章法的特征,这就是其学习苏东坡的结果和我们今日研究彭年书法渊源的最佳切入点。当然,这些应该只是彭年行书书法的部分来源,即其行书曾经学习过苏东坡。那么,既然是学习了苏东坡,就应该有苏书的风格特点,这是正常的。但不同的是,彭年的行书与苏东坡的行书又有很多的不同。从用笔看,彭年比苏东坡快捷、矫健,尽力轻起轻收,若流水行云般活泼,讲求笔法的多变、飘逸,追求书法整体感觉的轻松和线条的灵动。在结字上,彭书比苏字略显横势紧缩、纵势拉长;而且,也略微方正一些,每一字结体取势皆谨小慎微,通过笔画与行笔中的连带将每一字的结构完美地体现出来,不追求笔画的一丝放纵和结体大起大落的变化。在章法上,彭书与苏东坡的风格很是相似,行距分明,字距紧凑,注重整体形式的和谐变化,可谓错落有致,自然轻松,给人以清新的“文化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令人回味,耐人琢磨。

   综上所谈,若从与苏东坡对比的角度上讲,彭年的行书确是受到了苏东坡的影响,而且很深。但是,细细品读其中的不同,就会觉得彭年的《诗翰》册页中似有王羲之《圣教序》等的影子,如其中的“者”、“象”、“归”、“乘”、“抱”、“腊”、“颜”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圣教序》特征。但在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推测或者是探寻。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无论是学谁,彭年书法最终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是全新的,完全是自己的面目,即人们常说的能“学古而化古”。其实,这也就达到了学习古人的目的。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永远不会有两个“王羲之”、两个“苏东坡”,学习只是学习他们的基本用笔、结字、章法;在结合自身审美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情趣、追求等等个人化的东西展现出来,即达到了学习和发展的目的。面对彭年的《诗翰》册页,若能从这一点出发去理解、发掘、发现,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不只是审美的愉悦,至少还有一些在学习和取法上的启迪。

  彭年(1505--1566),字孔嘉,号隆池山樵,南京长洲人。少与文徵明等游,以词翰名世。明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曰:“彭年以文行举为郡诸生,寻谢病免。书初法晋人,己为楷,其小者信本(欧阳询),大者清臣(颜真卿),行、草则子瞻(苏轼)。”又《艺苑卮言》曰:“年小楷师率更,精工之甚;大则鲁公、诚悬,方整遒劲;行、草眉山(苏东坡)若远耳。”著有《隆池山樵集》。《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传。

资料来源:中国书画报 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