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自成一家赵宧光
许祎祥 2010-06-09 信息来源:太仓日报


   赵宧光(1559~1625)明代后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字凡夫,又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长,江苏太仓璜泾人。据《太仓州志》和太仓市政协《地方小掌故》记载,其父赵枢生,喜读诗书,六经子史无所不通,但不善理家政,常只身远游,寻幽探古。赵宧光从小随其父学习四经六艺及古文奇字,博览群书,学习进步很快,于篆书尤其精通。其妻陆卿之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师道的女儿,家学渊源,颇具文才,著有《云卧阁稿》、《寒岩誉草》等,与当时的徐媛齐名,人称“吴门两大家”,为吴中有名的才女。

   赵宧光曾隐居寒山31年,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凡夫饶于财,卜筑城西寒山之麓,陶洗泥沙,俾山骨毕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吴者,靡不造庐谈讌,广为乐方。”赵宧光和陆卿之长期隐居寒山,“不履城市”,但夫妇俩的诗文皆有名于世,当时很多人登山造访求见,甚至也不下山报谒。夫妇俩经常以诗词唱和,给隐居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人们都交口称赞,一时传为文苑美谈。

   据《书法美学思想史》记载,赵宧光对书家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他把只能死啃书本,没有自己见识的,看作是“学究”;认为能著述而笔下没有一手好字的人,算不上是高人学士;能写字,却不知取古人之长,仍是“野狐”;死守古人之法帖,不能遵循古人的创造精神,也不过是好书而不懂书的“俗调”。赵宧光并不反对临仿,但也很讲究临仿的目的和方法。他认为仿字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描写庸工”,而是让自己掌握基本规律,获取一定的挥写技能。因此,既不能不预知流转,但没有扎实的基础又无以生发,所以又不能过早地随意流转。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即使在仿帖之时,也要注意既记住前人笔画,又不要“全泥”前人笔画。随时注意变化,随时思考问题,这才是真正善于学书。只知按故物抄写,不过是故物的“庸奴”,在学书方法上,他有两名名言:“字字取裁,家家勿用。”从古人营造的优秀书迹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吸收,但古人现成的形式,一家也不能照搬。他认为这才是“脱骨神丹”。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精熟。如果不在仿书中求得精熟,就必然以自己的习惯为习惯,想取得流转自如之妙,那也是不可能的。

   赵宧光“读书稽古,精于篆书”,对古文字很有研究,对篆书情有独钟,钻研得很是透彻,但他下笔与众不同的地方,从结构上讲,毫无疑问是篆书,而笔法上却又是不折不扣的草书。这就是他潜心多年钻研的成果——草篆。孙光祖《古今印制》赞誉说:“赵凡夫草篆,创古今未有之奇,正者偏、藏者露、静者躁、庄者佻、舒者促、敛者肆。”晚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宧光笃意仓、史之学,创作草篆,盖源《天玺碑》而少变其法焉。”赵宧光生活的时代篆书已不再是流行的实用文字,但作为书家,用作艺术创造,他主张对多种字体,不仅要全面学习,而且要择优学习。他说:“学书须博采众长,始自成家。若专习一家,即使乱真,无过假迹,仅‘书奴’而已。”赵宧光受《天玺碑》影响,博采众长,吸收古文字的滋养,追求新的书风,结构用篆体,笔划使转则用行草法,融汇篆书和草书笔法,创为草篆体。晚明时期他的书法艺术敢于冲破传统,异于时人,具有独特风格,始自成家。

   赵宧光的书学观,与同时代的一些以书名家的人物不同。他也十分尊崇王羲之,主张好好学习。但他不把王看成是惟一的楷模,不认为时代只应发展以王为模式的实用书法;他肯定不同时代创造了不同的字体,都是值得学习的遗产。但作为书家,要全面吸取营养,单打一造不成宏伟的艺术殿堂;他认为学古就是为了出古,而且学书之初就要有出古的思想准备,而不是一般人所说的“书临百家自出新”;绝不像前人把“人品即书品”变成宣传儒家道统的迂腐之论,而是力求把艺术格调与主体的审美理解、艺术工力修养等在书法形式上的表现联系起来。

   赵宧光是学者型的书法家,他不是整天埋头习字,而是通过所见金文碑刻,从中寻找规律,用草书的笔触纵情写出自己的面目,一改古篆笔画均匀的常态。他的草篆书法艺术虽曾为人所讥讽,但在某种意义上讲,却是返璞归真再现简牍篆书的神态,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他开创草篆书体对后世篆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赵宧光草篆书法艺术,其结体紧密,但不求规板平整,用笔亦有轻重、快慢、顿挫、转折之变化,并时有出锋牵丝映带上下笔,气韵贯通,灵便而活泼,虽为草篆,实开创后世邓石如所写碑篆体之先河。晚明著名印学家朱简的篆刻,多采用赵宧光草篆体入印,在印章中强调草篆意趣而名闻于世。甚至2001年《中国书法》杂志载,《中国千年传世书法珍品展明代名家作品选》中,也选载了赵宧光草篆书体的对句轴,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赵宧光久隐山林,终生不仕,篆刻直追秦汉,据《中国书法篆刻辞典》说,曾摹秦汉玺印两千余方,以王侯印、官印、私印之序而编之,辑为《赵凡夫先生印谱》,文人雅士曾赞誉说,“展阅间秦汉典型灿然在目矣”。赵宧光著作颇丰,据《璜泾志略·艺文志》书目记载,所著有一百余种,涵盖经学、训诂、书法、博古、天官、艺文、稗官等诸多领域,可见其治学之勤奋,学识之渊博。

   赵宧光博学多才,传世著作《四库全书》收有《寒山帚谈》二卷,另有小学类《说文长笺 》、《六书长笺》、天算类《九圜史图》、《六 曼》;艺术类《寒山帚谈拾遗》;另集类《牒草》;总集类《寒山蔓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