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法若真(1613—1696)


大处落墨 苍茫浑朴
          ——法若真书法作品赏析

(图文摘自《青少年书法》杂志2000年12期,作者 化 碑)

行书诗轴 纸本221×95cm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释文:苍茫树影闭柴关,影退邻家车马闲。
青闱龙翎封北阙,白云王气满西山。
寒催铠甲征兵合,天入楼船载月还。
子细桐江分铁锁,湾门深处可谁攀。
法若真

    古代有很多诗人学者,博通经史、寄情风骚,一生并不以书法名世,然而其艺术气质、个性才情、审美理想都能一一从其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还有不少在书法史上留下了名篇佳作,为后人所称道,如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清初法若真也是这样一位诗人书家。
    法若真(1613—1696),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山东胶州人,字汉儒,号黄石,亦号黄山。他虽少有诗名,学富五车,但生不逢时,33岁才中进士,66岁才举博学鸿问科,官做到安徽布政使。历来论者谈及法若真书法,皆认为此人才气横溢、不受拘束,书法“惟其意所欲为”。这固然揭示了他个性鲜明的一面.然而我们仔细研究他的书迹七律诗轴,便不能不承认法若真的书法渊源有自,功力深湛,绝非向壁虚造,信笔挥洒。
    法若真的行书出自颜鲁公,苍茫浑朴,大气磅礴,神采飞动,大处落墨,不拘细行。这篇作品看似信手拈来,不计工拙,然而细观其用笔,逆藏提衄,虚实纵敛均历历可寻,错落有致,落笔收笔,无不极意藏锋,可谓无往不收、无垂不缩。试看第一行,14字中只有“树”字中间短竖,以及“退”字的走之点可勉强算是顺锋起笔,其它笔画均经过不同形式的藏锋处理,但又做得十分自然得体,毫无斧凿痕迹。此作用笔风格粗犷,大处落墨,提按顿挫做得不露痕迹,使人粗看觉得似乎颓颖所书,然而细观其牵丝引带之处,发现并非如此,像“车马”、 “封北”、 “船戴月”、 “深处”、 “谁攀”等字之间的牵丝引带,细如髭发,玲珑精致,足以说明作者用笔并非能粗不能细,读者感觉粗豪大气,乃是作者有意为之。鲜于枢云: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书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是中国书法尤其是文人书的传统,法若真的书法大处落墨,正是为了突出作品的精神气质。作者在某些细部的处理上,简洁到超乎常规的程度,如“家”字下部的四笔撇捺,被简化为两个小点,“戴”字下部的“异”字被简化为一短横。然而这些细节的省略简化,并不影响作者艺术语言的表达,通观全篇,磅礴之气流贯其间,而又自然含蓄,内蕴无穷。
    此作结体采取颜体的内敛体式,边实中虚,开张大气。如首行“闭”字,左边用弧形竖,聚力内敛,右边则以有力的横折竖钩一塌直下,至钩处则极意发宕,力惟内聚而不外泄,借势写出“才”字,全字力重千钧,张力极强。这种以颜体内敛体式写行书的路子对后世颇有启发,比如现代书家舒同就或许受过其影响。
    字距紧结,行气连贯,也是此作的一大特点,法若真书法讲究神采气势,必须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故采取这种紧结式的字间距离是比较合适的,作者的感情宣泄汹涌急迫,不如此则不足达其意。比如首行“邻家车马闲”五字一气呵成,气脉畅贯,倍觉痛快。由于字距较密,行气走向荦荦分明,牵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乃至情绪也不知不觉地随着流动。然而纵观全篇,却又有变化,而非板滞划一。其中有斜行,第二至第四行尾部向右倾斜,而最终以落款点缀,起到平衡补正的作用;有断续,如第三行至“铠甲”断开,以下重新接续;有跳跃,如“楼”和以下各字等,不一而足。
    法若真以擘窠大字见长。清李集《鹤征录》载:“若真以巨幅大书司马温公禅偈见贻,笔势飞动。”根据法若真的艺术风格和书法特点,是比较适合写大字的。可惜其巨幅书作遗迹今已不存,然而从他留下的小幅作品中,亦可窥见其风格之一斑。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使用,不用于商业用途。如引用,请与杂志社和作者联系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