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郭尚先其人其事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莆田城关书仓巷(现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街书仓巷5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登进士第,改庶吉士,奏习满文,散馆、授翰林编修。十八年(1813),充贵州乡试正考官。二十年(1815),升国史馆纂修、文颖阁总撰,参与修撰《治河方略》、《大清一统志》等。后又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兼教习庶吉士。道光八年(1828),任四川学政。道光十年(1830)回京,翌年,尚先历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授左春坊庶子,升侍读学士,同年十二月,再升光禄寺卿。道光十二年(1832),升大理寺卿(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升官,正三品),秋季又升礼部右侍郎(从二品)。同年十二月病重,除夕日卒,年仅四十八。讣闻,宣宗痛语工部尚书白治源曰:“郭尚先学问好,人品更好,不意如此短寿!”子篯龄扶柩归莆阳,筑葬墓于西天尾镇后卓村上郭山。郭尚先以书法名世,并有著作多种行于世。

  一、郭尚先故居

  郭尚先故居于1993年6月3日被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荔城区凤山街书仓巷5号的郭氏故居,系明代土木结构,原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书法家、史学家柯维骐居宅。后为林姓所有,又易翁姓所有,在清乾隆年间(1760-1790)由郭尚先祖父占选从翁姓家族购得。故居于清代有修缮。

  1949年前,故居大门的檐前悬挂着一对书写“郭”字的灯笼,大门的门框两旁,髹漆着“汾阳世胄”、“魏阙名家”的对联,门槛两旁放置一对石鼓。此宅号称五进,其实前二进并无居室。从大门进入有照墙的砖埕,为一进;左转,又为一大砖埕,为二进。进入所谓“麒麟门”,次第为三进、四进、五进,才开始有居室、厅、天井;此宅自第三进至第五进,每进宽七间,有三个厅堂,三个天井;第三进的“麒麟门”上,悬挂郭尚先于嘉庆十二年(180)中举人第一名时,邑人所送的“解元”的匾额。三进、四进的大厅堂上悬挂着上书“文魁”、“进士”等匾额(嘉庆十四年尚先中进士)。第四进的大厅堂是全宅最庄严的所在。大厅堂后面有“福堂”。平日,它的六扇门扇均关闭着。在“福堂”之前,置着香案、供桌等,香案上置着安放历代先祖的“木主”(它代表祖先的灵位)的神龛。喜丧以及民间重要节日的庆典、祭典和其它有关活动,往往在此举行。第五进,则称“里堂”。而“里堂”的建筑结构稍为不同,虽亦宽七间,则只有一个厅堂,两旁各有三个居室,且屋前有一长方形的大砖埕,设两座花坛。

  郭尚先六世孙郭风(著名作家、文学家、散文家)的家在第五进,里堂西侧的三间居室。其中右边室作为餐室兼厨房之用,中间一室为郭风祖母所居,最左的一室原为郭风父母所居。郭风便出生于其父母所居的这间居室里,后来它便是郭风的居室,也是他儿童、少年以至一九四五年秋间移居福州前的“书房”,而且是他结婚时的新房。这间居室的外面,便是长方形的庭院似的砖埕,临窗的花坛上有一棵老龙眼树。

  紧靠郭风居室的右侧,为“芳坚馆”。这是一座私家园林,为郭尚先所手创。尚先号兰石,芳坚馆之命名当由兰石两字而来。这里有一厅、有两室,有一池、一阁、余为回廊、栏杆、假山、花坛以及以溪卵石铺成的小径和花墙等。花木众多,有松、竹、梅三友,有木笔树、山茶树;有柽柳和棕榈;有古荔,有许多盆兰花;在盆景中,有椿、松、桧、柏以及石榴,灯笼花等。芳坚馆的假山石有如“浸月”、“云屋”、“仙掌”等的篆体或行书的刻字。芳坚馆内的回廊的柱上,大厅和室内悬挂一些楹联和轴,如黄慎、何绍基、王文治、林则徐、郑板桥乃至明代王迥等的字画,也有郭尚先、郭篯龄、郭慎行的作品。馆内池畔小阁的柱上,有郭慎行书联:“有时风向池边过,坐久月从花上来。”在大厅内,悬挂郭篯龄的油画肖像,两旁是他亲自撰写的行书楹联:“砚滴金茎露,灯分太乙辉。”大厅内还悬挂郭尚先所作的墨兰;也悬挂一幅他画的白菜、茄子、大萝卜的中国画,画上题字为:“士大夫何可不知此味”。

  1949年8月21日莆田解放,据郭氏后人介绍,当时解放军进城后初期暂住尚先故居。至今三进东侧一间居室木门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时解放军在此留下的墨书:“胜利依靠解放军!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消灭蒋介石。”历史痕迹犹存。“文革”期间,故居的匾额、楹联、画像,芳坚馆皆被拆毁。原芳坚馆属地后来改建为镇海派出所办公楼。 

  二、郭尚先文学艺术成就

  郭尚先一生博学多艺,工诗词、擅书、善篆刻、善画、精鉴定。著述甚丰。其工书法,楷书学欧阳询、砖塔铭,行书法颜真卿、褚遂良、董其昌,并对王献之、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等诸家有研究,以骨力胜,其书于气魄深厚中不失清丽。间作小楷,颇深别趣,临摹诸家,悉可乱真。其人品书品甚得嘉庆皇帝赏识。以致当时朝鲜、日本诸国人争相以重金求购其墨宝。“尤以高丽(今朝鲜)士宦争购之”、“高丽贩参者,辄以人参易尺幅。”在四川督学时,每逢给赏日,属僚各备纸求书,尚先大笑,悉书与之。“求书者履满户外,一时碑板、文字非尚先书写不乐。”

  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郭尚先女婿许祖淳(后改名祖淓)(1825-1866)之弟子龚显曾(1841-1885)在编订《芳坚馆题跋》卷首识语中云:“先生以八法名嘉道间,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楮咸拱璧珍之。书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砖铭之室,行书嗣体平原(颜真卿)《论座帖》,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方驾齐驱。”

  清人李放在《皇清书史》卷二十四引用诸家之语于郭尚先书法之评价甚多,如:先生以书名于时,嘉庆馆阁书多宗赵承旨,先生独宗率更,后进争相仿效,京师书法为之一变,晚喜作篆隶。许彭寿跋兰石小楷册云:“此乃兰石中年书,馆阁得此无不决胜。”予藏大理小真书《阙里孔孺人墓志》册大如指顶,精妙绝伦,孺人系绣山舍人宪彝之母,龚定庵撰文梅伯言书后,可谓三绝。又有所临砖塔铭亦佳。书法尤著,道光壬辰主试山左,乞书方繁,将四都,求者长跑皆书而后行。惜不永年,故片楮皆贵。

  《清史·本传》也云:“兰石工书法,尝为仁宗(嘉庆)所赏识。”

  清末康有为撰《广艺舟双楫·干禄二十六》云:“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当斯时也,盛于吴兴,间及清臣,未有多观。嘉道之间,以赵吴兴较弱,兼重信本,故道光季世,郭兰石、张翰凤二家,大盛于时,名流书体相似。其实郭、张二家,方板缓弱,绝无剑戟森森之气,彼于书道,未窥堂户,然而风流扇荡,名重一时,盖便于摺策之体也。”

  郭尚先的书法墨迹流传于世颇多。部分作品至今仍藏日本、朝鲜。国内博物馆、文物商店、美术馆、民间还藏有数以百计的作品。例举如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尚先墨宝四幅,一幅是尚先于道光四年(1824)为魏笛生同年书录《黄庭内景经》,时年41岁所作。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纸本,楷书,纵36厘米,横268.5厘米,款署:“道光四年六月十四录奉,笛生四兄同年省览,莆田郭尚先。”下钤“兰石”印。另藏有《温公墓志铭册》,《楷书·毛圣思墓志册》(是尚先44岁时所作)等。

  上海市博物馆藏《山色只宜远处看,竹香时向静中开》行书七言联,纸本,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款署:“兰石郭尚先”,钤印两方。

  中国文物商店总店藏《楷书·佛道教经册》为郭尚先43岁时所作。

  武汉文物商店藏郭尚先《楷书·册页》。

  石家庄市文物管理所藏《楷书·乐毅论颜氏字训》为郭尚先42岁时所作。

  福建省博物馆藏郭尚书《楷书·扇面》、《行书·扇面》。

  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藏郭尚先《行书·横披》,纸本,纵45厘米,横97厘米,上书《画史会要》中的一段文。款署:“符庵大兄属,郭尚先。”下钤“郭尚先印”、“兰石”朱文印。和《行书·折扇》,洒金蜡笺,纵20厘米,横54厘米,上书明代龙遵《食色中言》中的一段文。款署:“久不作字,煏如吾兄以扇属书,兰石郭尚先。”下钤:“臣尚先”白文印。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郭尚先书《许老伯母林太夫人寿文》册页,清内阁侍读李彦章撰,寿文体裁为四六骈文。郭尚先书。共11帧,每帧5行,每行22格,格22厘米,字径1.5厘米。1988年经专家鉴定后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寿文册页》是道光四年(1824),郭尚先为亲家泉州许邦光母亲林太夫人70大寿所书。郭尚先时年40,字体用正楷,寿文用金粉所书,显然是精心之作。注:许邦光子许祖淳是郭尚先女婿。

  昆仑堂美术馆藏郭尚先行书《论学》作品,蜡笺纸,尺寸:44×44厘米。款署:“郭尚先”,钤印:“兰石”(朱文)。

  田家英(毛泽东秘书)的“小莽苍苍斋”(书斋)藏郭尚先手札一件。见《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手札》557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莆田市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等也都藏有郭尚先书法作品。

  尚先所撰碑文如《水关记》、秀屿区东庄镇嵩山上的《莆田醴泉象山书院碑记》等,以及刻本《孝经》多种传于世。

  1912年1月由上海三马路中艺苑真赏社印《郭尚先书砖塔铭》1册(6页),线装,纵26.5厘米,宽16厘米。这是郭尚先于道光乙酉即道光五年(1825)六月二十一日临写的《大唐王居士砖塔铭》。

  莆阳许多寺庙古刹,楹联多存有郭尚先墨迹。如涵江区江口东岳观中殿楹联:“风雨八纮来日观;壶华双笏觐天齐”。涵江区江口镇厚峰村的佛日山南麓的圣寿寺有尚先书楹联:“金狮后踞沙门岭,锦鲤前浮天地春。”荔城区北高镇五侯山之通明殿,为尚先主持修建,并自撰《侯山玉皇庙碑》,至今尚存。建于明代的仙游爱晓宫,清嘉庆五年(1800)扩建,由林楫撰文,尚先书碑《爱晓协忠庙碑记》。仙游县度尾镇砺山村南湖宫内存有尚先手迹。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浦口宫内悬挂有郭尚先手书“泽润生民”匾额。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戴氏宗祠内有郭尚先题联。

  郭尚先善篆刻,是印派“莆田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篆刻功力极其深厚,布白疏密得体,朴茂浑古,法度精严,被誉为“深入汉人之室”。其篆刻不拘一格,结构生动有趣,线条多姿古朴,大有残简断碑的古雅韵致。尚先的用刀圆熟,借形传神,绰约灵秀,虚和简穆,古意斑驳,具有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风貌。有朱文、白文印。著有《芳坚馆印存》二册行于世。有近百方印章传于世。

  郭尚先又善绘画,山水之外 ,尤擅兰石竹草。墨菊亦可观。昆仑堂美术馆藏有尚先山水扇面《江舟图》,《莆田历代书画选集》第76页刊登有尚先画作《墨兰》和《黄花晚节香》2幅。民间还藏有尚先之画作。

  郭尚先精鉴别,举凡古代名家字画或瓷器之类,一经过目,真伪立辨。尤精于鉴赏书法。家有“芳坚馆”,收藏图书万余卷,书画上千轴,拓片、拓本上百,及金石碑刻等物。凡遇有旧拓,辄重价购之。其藏有拓本《唐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王居士砖塔铭》、《子游残碑》、《礼器碑》、唐高宗《景龙观钟铭》、《吴文碑》、张从申《改修季子庙碑》、《冯宿碑》、《汉少室神道石阙》、《汉裴岑纪功碑》等等。尚先曾于道光年间(1822-1832)赠送闽人吕世宜(祖籍台湾金门西村)拓本《秦琅琊刻石》和《杨孟文碑》。吕世宜在其著《爱吾庐题跋》有记载。注:吕世宜是将金石学及清代碑学潮流引导入台的第一人,被誉为台湾   金石学导师。对台湾近代金石书法的影响很大。

  郭尚先不仅书法精妙,书评理论也很有深度。在书论上,尚先给后代人留有一部极有价值的《芳坚馆题跋》4卷。这部书评多采用点评的方式,针对某家或作品给予品藻,阐述自己的品评观点。有的仅用二三句就品活了要点。如认为《礼器碑》为“汉隶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在《史晨》、《乙瑛》、《孔庙》之  上”。点评《汉少室神道石阙》、《汉裴岑纪功碑》等论书137条。是一位书论家。

  郭尚先工诗词,其诗不少是题画诗。如《题黄石斋先生画松》诗曰:“贞直翻疑佞,孤根独郁幡,飘摇大厦失,搘柱小朝难。柯叶终无改,冰霜任自寒。披阅风飒飒,莫共偃松看。”以松之孤根贞直,喻南明忠臣之节。《题邓过庭画竹》诗曰:“未须雨意泼淋浪,亦不风枝总短才。分布疏疏神韵足,知君近写十三行。”捕捉了竹画的神韵。其著有《增默庵诗集》2卷行于世。郭尚先莫逆之交林则徐对他的文学成就大加褒扬:“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烜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郭先生其尤也。”尚先还著有《增默庵文集》8卷,《进奉文》1卷、《经筵讲义》8卷、《使蜀日记》1卷,并辑有《宋元明诗三百首》存世。另有其友魏茂林(笛生)整理结集《郭大理遗稿》8卷(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郭尚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书评家、诗人。2010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及其画家名单,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名单中有郭尚先。 

  三、郭尚先与知己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

  郭尚先是嘉庆十四年(1809)登进士第,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登进士第。嘉庆十八年五月初九(1813),林则徐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在翰林院庶常馆习国书(满文)时,与“年齿同而义气合”的郭尚先交莫逆。相与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有用之学,相国卢公荫溥喜谈掌故,公招郭尚先与则徐小集,时常谈论至移晷,他朝士罕与焉。

  林则徐祖籍福建莆田,其先祖由莆田迁居福州。其父显考晹谷府君行状曰:“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徙居福清文杞店乡,国(清)初再徙居省治(福州)。”则徐对莆田怀有深厚的感情,与莆人郭尚先同朝为官,格外亲切;同为闽人,又志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两人情谊甚笃。

  在京为官时,郭尚先与林则徐曾经一起去琉璃厂选购碑帖,林则徐临写的《王居士砖塔铭》,几乎达到乱真地步,这《砖塔铭》便是郭尚先割爱送他的。

  林则徐与郭尚先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兼互赠书法作品。

  嘉庆二十二年(1817),郭尚先为林则徐之父林晹谷作七十寿序,在序中,郭尚先称“少穆雅识宏才,众流仰镜。”极力推重林则徐。

  道光二年(1822),丁父忧在家的郭尚先即将服阙,正考虑是否接受倪琇之请主讲厦门玉屏书院,三月二十三日,郭尚先收到林则徐手札:

  兰石老前辈大人阁下:“日前奉到手翰并书法四帧,珍荷无似。濒行忽忽,未及裁谢,滋为歉念也。比维动定绥适,仰奏慈娱,当如心颂。鹭门想当一行,秋间 还朝,幸自依期勿迟为妙。侍循例报痊,已于月之二日北上,出山小草,不是初心,就中无可奈何之情,不堪为爱我者缕述也。前岁承假尊章,昨已点交纪纲带缴,谢谢。杭州黑扇,检旧箧中仅存两柄,兹奉上,未知合用否?又单硾笺屏六帧,聊供染翰,并希哂存。舍弟亦有挂屏,欲求大楷,渠虽不善书而向慕墨宝,珍如拱璧,想必有慰其饥渴也。即请安祺,不一。侍则徐顿首。

  重三夜小舟泊竹崎,停棹书此,颠簸不复成字。

  再,昨来函见教殷殷,自非关爱深切,曷肯为此言,佩服感铭。莫可殚述。侍本铨陋,安敢凌人。或晋接语言未有检束处,惟当慎之又慎,以副忠告之情。以后见惠德音,尤望时加针砭为感,附此志谢,又泐。”

  从札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林则徐非常敬重郭尚先,同时也很欣赏郭氏书艺,珍如拱璧。从现存林则徐书迹与郭尚先书法体势气息颇为相近来看,林则徐书法深受时享盛名的郭尚先之影响。

  清道光七年(1827),林则徐之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晹谷)病逝于福州,郭尚先亲撰《公祭林晹谷先生文》。

  郭尚先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廿九日子时终于京第,享年四十有八。林则徐亲撰挽联:“三十年人海才名,帝简方隆天已召。六千里家山归梦,亲心难慰子谁依。”

  林则徐并撰《大理寺卿兰石郭先生墓志铭》,铭文:

  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煊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郭先生其尤也。然慕先生者,大抵首推书法,谓当颉颃元明两文敏间;而生平志谊学行,几为所掩。是仅以书得名,而先生之真不出也。则徐曩入词垣,后先生一科,出年齿同而气义合,相切劘者有年,故知先生较悉。于其葬也,厥孤篯龄来请铭。因著先生之真,庶不负知己下地下焉。先生讳尚先,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父先世自固始再徙,占籍莆田,以三孝子登旌称双阙。郭氏祖占选,官无锡知县有声。父捷南附贡生,以诗古文名于时,随父官溧阳,生先生于县署。幼颖异,十六补弟子员,二十三举嘉庆丁卯科本省乡试第一,已巳成进士,改庶吉士,派习国书散馆授编修。癸酉、丙子、已卯连典贵州、云南、广东乡试。道光戊子视学四川。庚寅迁赞善。辛卯自春迄冬,迭迁洗马、侍读、庶子、学士,又寻擢光禄卿。壬辰典山东乡试。十二月二十九日子时,以微疾终大理寺卿任,年四十有八。呜呼惜哉!先生学有体用,垂髫即喜读经世书。时万虞臣先生主讲兴安书院数年从之游,见闻益洽。自纪史外,博涉诸子百家及舆地象纬之学;尤喜郑渔仲通志,谓其兼综条贯,有裨实用。每与则徐并几促膝上下古今,或感慨悲歌,嬉笑怒骂,或酒酣耳热,泣数行下。同侪有窃笑者,先生弗顾也。京官以春秋分俸。先生每俸入,恒置案头,相对多曰。叹曰:“吾将何所设施,以无负朝糈”其不苟禄之志,官词林时已然矣。馆相国卢文肃公家,甚见推重。文肃喜谈掌故,故公余招则徐偕先生集一小窗,谈至移晷,朝士罕与焉。戍寅大考翰詹,文肃以先生与考,奏辞阅卷。仁庙检原卷,览之,谕文肃曰:“汝家西宾写作俱佳必在前列,宜汝之先以远嫌辞免也。”阅卷者因是竟觅先生卷,误以书法近似者当之;而先生反乙置焉。上虽未加特擢,然实深信其绝无奔竟矣。历充国史馆纂修,文颖馆总纂修;与修《大清一统志》,《治河方略》等书,又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教习两科庶吉士,文名日盛。其督蜀学也,坐堂皇终日,得卷即亲阅,先以国书识其后,乃令幕宾分阅,皆不敢苟。访知名积弊,破获甚众。毁除鄙俚剽窃之文,裁入学红案之费,士咸称便。甚公廨供亿陋规,一一革免,官亦称便。又与督部鄂公商团练乡勇事,大著明效。鄂以实奏闻,上深嘉焉,有操守廉洁,办事精细之褒;又有学问好,人品更好之谕。在任三年,赴试之士无不求先生书;有求则无不予者。则徐闻而规之曰:“[孟子所云:‘每人悦之,日亦不足,殆即君之谓乎?”]先生虽韪吾言,而恃其运笔之速,仍乐此不疲,然精力潜瘁,于是矣,年未及艾,须发已尽白。自蜀还朝,上即已讶其老,劳问久之。洎典试山东复命,充武殿试读卷官,考试恩监官,又会刑部审案,皆冲寒力疾从事,不请假。语家人曰:“吾以一编修年余七迁至九列,不知如何始可报称!”故病虽剧,未当乞假。临殁犹击心台湾滋事,索观邸报,曾无一语及家事也。上览遗奏,深为悼惜,屡与廷臣言之,向使天假以年,至今尚未悬车,凡所设施,讵能测其所至,而仅止于是?呜呼!上天既笃生是才矣,而圣主又深知是才,而亟欲用其才,乃终为大数所限,不及见其才之大展,此哲人云亡之悲,所以古今同慨也!先生配陈淑人,继配黄淑人,簉黄孺人,子二:慰祖殇,篯龄郡廪生,娶陈氏女。六李逢时,廖勉许祖淳其婿也。孙定履。墓在尊贤里之联桂山坐□向□兼铭曰:猗歟莆阳,夙钟秀良。此才晚出,与古颉颃。淹洽宏丽,如郑夹漈,文名书名,如蔡端明,五握文柄,齐庄中正。衡平鉴空,庶士倾风。帝亟用贤,一岁九迁。胡未及艾,皤然华颠!殚思矢诚,乃心君国。复疲尔神,文章翰墨命之不永,人尽伤心。迹往名留,垂芳艺林。厥子少孤,长而学成。卜云其吉,窀穸乃营。我虽不文,铭以纪实。有道之碑,庶无愧色。

  郭尚先陵墓坐落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卓村石磨上郭山半山腰,凤字型,为清式花岗岩结构。其墓碑上刻着:“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历充贵州云南广东山东主考官提督四川学政大理寺卿加二级前翰林院编修奉旨入祀四川名宦祠,兰石郭公偕配寿藏。”墓有神道碑,碑刻:“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大理寺卿加二级崇祀四川名宦祠兰石郭公墓道。”郭氏后人介绍说:“这两块碑刻都是林则徐的亲笔。”郭尚先墓于“文革”中期遭盗贼破坏,1995年4月重修,现为荔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四、郭尚先艺文传家

  郭尚先出身于儒学仕宦之家。祖父占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镇江府溧阳(今属江苏)知县,任职十年,邑人立祠祀之。后权丹徒县(同属江苏镇江),摄扬州府东台县(今属江苏)。历官三十年,以年老引疾归。以孙尚先恭遇、覃恩,驰赠奉直大夫、资政大夫。父捷南(1760-1820)字邦贤,号仲伊。为贡生,以诗文名于时。以子贵,敕封承德郎、翰林院编修。晋赠奉政大夫、资政大夫。著有《易要诂》二卷、《书要诂》二卷、《礼记要诂》六卷、《四书要诂》三卷、《律吕考》一卷、《丛书守雅集》五卷、《东台竹枝歌》一道。现存莆田市文献中路文峰宫内的《敕封天后圣母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碑立石于嘉庆八年(1803),碑文有载郭捷南是文峰宫董事。

  受占选、篯龄和尚先的世家文化氛围影响,尚先的子孙都以艺文传家为荣。

  郭尚先子篯龄(1827-1888)字祖武,又字子寿,号山民。出身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聪慧机灵,好读书。对易学研究尤精。道光二十一年(1841),补邑弟子员。不久,以乡贡选为同知,候补浙江,钦加四品衔诰授中宪大夫。到杭州三个月,太平军攻陷州城,返莆,移居庄边瓢湖村专心著述,不再为官。著有《周易从周》十卷、《筮学从周》一卷、《周易从周述正》一卷、《易林伐山》一卷、《山民学筮草》一卷、《读左疏证》一卷、《吉雨山房诗文集》诗四卷、文四卷、词钞一卷·补遗一卷、《山民随笔》十卷,《三易三统辨证》二卷、《易海归宿》二卷。曾作《重修兴安会馆碑记》。为清代易学家。

  郭尚先孙慎行(1849—1909),字振德,号幼安,又号心余、星渔,星渔老人。光绪乙酉(1885)科拔贡,官县学教谕。敕授修职郎。由庄边瓢湖村迁回城内书仓巷。后任福安高等学堂教习。喜收藏金石书画,亦擅长书法,尤精篆刻。楷书与行书,近似其祖。篆刻秉承家学,刀法有力,疏密得当,可与西泠六家并论。其篆刻作品,大者雄奇遒劲,小者工巧典雅,有《爱吾鼎印存》四卷和《醉石山房印集》行世。是清末篆刻家。

  郭尚先六世孙郭风(1918-2010),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8年1月出生于莆田城内书仓巷郭尚先故居内。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45年移居福州。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结集出版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集《红菇们的旅行》、《孙悟空在我们村里》、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杂文集《唱吧,山溪》、《给爱花的人》、《开窗的人》、《晴窗小札》、《石羊及其他》、《旅踪》、《木偶人水手》、《龙眼园里》、《黄巷集》、《钟楼诗书》,散文诗集《叶笛集》、《笙歌》、《灯火集》、《小郭在村中写生》、《会飞的种子》,诗集《轮船》,论文集《散文札记》,古籍译注《中国古典散文诗》,选集有《郭风童话选》、《郭风儿童文学文集》、《郭风散文选》、《汗颜斋文札》等50余部。有俄文本《郭风作品集》(俄·谢曼诺夫译)。   (4)           (吴国柱)


【资料来源】莆田文化网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