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
彭睿壦及其书画杂识
作者:朱万章
彭睿壦是明清之际岭南的遗民书画家。他和当时很多不愿事奉新朝的艺术家一样,屈身荒野之中而矢志于书画,孜孜矻矻,在动乱中留下任后人评说的、反映其真正性灵的艺术佳构。他一生默默无闻,生平事迹几至湮没无闻,但其书画却极具艺术价值,让后人透过其凝聚生命意志的笔墨,直可洞悉三百余年前那段饱含血泪与无奈的多事之秋。
彭睿壦(“壦”一作“埙”,读xun),字闻自,一字公吹,号竹本,别署龙江村獠、江邨余子、竹本山人、龙江邑獠、砾麓归樵等,广东顺德龙江村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在所掌握的资料仅知其父彭耀,字着卿,明代崇祯丙子(1636年)举人,庚辰(1640年)特赐进士,为延川令(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清顺治三年(1646年),出任桂王子永明王朱由榔治下之给事中。当时,恰逢唐王弟聿釒粤与大学士何吾驺自福建至,苏观生等拥立聿釒粤,永明王遣彭耀往谕,语甚切至,因历诋苏观生诸人导致观生震怒,因执杀之。后来,彭耀获赠大理寺卿,谥忠愍。彭睿壦以父荫授中书舍人。史书记载彭睿壦每次经过父亲殉难之地,辄感喟流涕,因立父祠于广州,并罗致一些奇花怪石,置之阶下以资纪念。明亡后彭睿壦一直隐居不出,常寄迹僧獠野屋,人少识者,因而自称龙江村獠。
虽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无法清晰地认识彭睿壦的艺术历程,但在零星的文献和传世书画中,我们仍可大致勾勒其艺术活动之轨迹。
清人罗天尺在《五山志林》中记载,罗孙耀“与陈元孝、梁寒塘、彭闻自、吴山带、刘卓之辈结石湖诗社,暇则出游山水名胜,旬月不归”。按,罗孙耀,别号三松处士,广东顺德大良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与彭睿壦交游最久;陈元孝即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人,著名诗人,“岭南三家”之一;梁寒塘即梁槤(1628—1673),字器圃(一作器甫),别署寒塘居士、铁船道人,广东顺德人,擅画山水,创立“寒塘画派”;吴山带即吴韦(1636—1699),一名文炜,号虎泉,广东南海人,擅长书画。三人都系当时粤中名流,以诗歌或书画名世。据此可看出彭睿壦的交游圈,其主要活动时间多在清顺治、康熙年间。
广州博物馆藏有彭睿壦草书《七言诗二首》,第一首为《秋夜罗澹峰自李石湖与黄君简、高望公分赋》,诗曰:“晚霞零乱雨初收,露竹风殚昨夜秋。闻说元偏爱月,肯容王粲赋登楼。谁云有策堪经世,不拟将心更养愁。何处少年吹玉笛,欲回天地入孤舟”。其中,罗澹峰、李石湖、黄君简姓名待考,高望公即高俨,字望公,又字俨若,号海滨渔父,广东新会人,擅画山水,兼工诗文书法,时人称“人品诗画,为吾粤翘楚”,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生主要在清顺治、雍正及康熙年间。第二首为《送同人周藻思从龚含五太史入都门》,诗曰:“倚天长剑截云孤,盖世雄心半已无。醉后剧谈犹激烈,暮年风月层江湖。灵岩礁石留黄绢,古碣荒台辨赤乌。好把新诗频唱和,新诗声价满皇都”。周藻思姓名待考,龚含五即龚章,字惕恃,号含五,广东归善(今惠州)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康熙二十六年(1687)时典试江南,后回归故里,一生主要活动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从以上诗题可知彭睿壦与当时的文人交游频仍,在岭南地区的书画圈中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台湾何创时艺术基金会藏彭睿壦《寄觉上人五言诗》轴云:“寺门多种竹,别后几枝斜。所见人皆老,何曾春耐华。猨抛穿磴菓,鸟踏落琴花。旧补寒山衲,前年着到家”,署款“寄觉上人,彭睿壦”,钤印曰“彭睿壦印章”、“闻自氏”。按,觉上人,即觉浪道盛(1592-1659),清初著名高僧,别号杖人,福建浦城人,俗姓张,东苑镜禅师法嗣,与名僧大汕、深度交善。
从以上事迹可知彭睿壦一生主要活动也在清顺治、康熙年间,而且在盛年仍以积极的入世态度直面人生,到了晚年,当“盖世雄心半已无”时,才如史书所载“常寄迹僧獠野屋,人少识者”。
彭睿壦擅诗文书画,尤以书法著称。其书以草书见长,前人对其多所推许。麦华三谓其脱胎于怀素而自成一家,“于狂放之中,擅用折笔,以蓄其势,不使一笔滑过去。其意境如奔泉咽石,曲折潆回。其留余不尽之处,真有一波三折之妙。古人所谓屋漏痕古釵脚之法,备于此矣”;马国权先生称“论书艺人品,他是完全可黄道周、傅山并肩而无愧的”,观其传世诸作,可知麦、马二氏所言极是。
彭睿壦传世书迹不多,就笔者所编著之《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公私藏家大致约三十件左右,最早的系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的《草书诗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最晚的为书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行草《刘长卿诗》轴(广东省博物馆藏)。他的作品时间跨度不大,早期和晚期的风格也相差不大。从其数十件作品可以看出,其书多纵笔取势,颇有明人草书风范。史书上并未记载关于他的艺术师承,但从书风看,确乎受到王羲之、怀素诸家影响而别具韵格,其结体、运笔均粗犷而率意。从运笔看,笔划有粗有细,收笔处较为尖细,墨色浓淡相参,整个字体布局如枯藤老树,初看如草草书就,实则笔势老辣,水到渠成。单从字体看,似乎不太像是用毛笔书成,更多地像是用竹笔,不过没有更多的文献资料作佐证。据此亦可看出彭氏在驾驭笔势方面的超常艺术技巧。
现以行草《刘长卿诗》轴为例,可看出其书风之一斑。该书为纸本,纵157.8厘米、横41.8厘米,书文乃录唐代刘长卿诗歌,末署“右刘长卿《答秦山人》、《住碧涧喜皇甫相访》、《钱起题精舍寺》、《晚入宣城界》,共诗四首,似□□词道兄正书,时康熙癸酉阳月,竹本彭睿壦”,钤白文方印“彭睿壦印章”、“闻自氏”和朱文方印“龙江村獠”。该书老笔纵横,盘桓曲折,而笔意萧疏,逸态横生,代表了彭睿壦的典型书风。其他如广东省博物馆所藏《草书轴》也与此类。
彭睿壦的书法颇得时誉,据说当时从之者甚众,以至于形成“竹本派”。遗憾的是,尚没有任何文献资料显示彭睿壦的书艺具体的传人。目前所见广东归善(今惠州)龚章的书风与之相类,所处时代也大致一样,且二人有过交游,因此疑与之同属一派。
彭睿壦也擅长绘画。从传世的作品看,其画以兰竹为主,且多为水墨写意。其画萧疏淡远,意笔草草,这是与当时主流画坛的遗民画风相类似的。他的画受元代吴镇影响颇深,但从用墨及意境看,徐渭、陈道复对其也不无影响。广东省博物馆藏其《竹石图轴》和《兰石图》扇面,均可看出其画风之典型特色。
《竹石图轴》为纸本墨笔,作者自题诗曰:“未见管夫人,妄传其笔势。毋令识者看,但问三通弊”,款署“邨馀彭睿壦”。其画用浓墨画就,既有泼墨写意之豪放,也有工整秀逸之谨严。从诗意可知,彭氏自己颇为谦逊,自认妄传管仲姬之笔势,且有“三通弊”。其实就技巧与意境看,此画与作者所识大相径庭,不仅笔墨老到,墨韵明净自然,而且意蕴深邃,流露出遗民之苍凉情结。所以近人李铁夫、汪兆镛、卢子枢等不惜笔墨为其题识,极为推崇。李铁夫录《题竹石图》曰:“石烂海先枯,竹劲风能折。何物生来性坚?心史层函铁。不转任江流,有点皆湘血。写出殷顽汉腊心,磊落千秋节”,将彭氏之笔意与画格相提并论;汪兆镛题诗两首,其一曰:“两叶风梢走笔奇,梅花老衲是真师。槎枒婀娜通神处,漫笑闺襜管仲姬”;其二曰:“遗祠花石渺难寻,醉墨淋漓寄托深。我羡卢仝茶梦热,二彭风趣契苔岑”,对其画风、人品、行迹等均赞许有加。
清道光年间顺德进士陈小郑在评彭睿壦的《竹石图》时认为其“竹之低昂偃仰、滴露摇风神态,妙合天然。而余所心折者,尤其画石之轮廓,笔笔作草篆体,金刚杵、屋漏痕、折钗股,诸法备矣。而用墨浓淡,更与梅道人同妙。竹本以草书鸣,今观其画竹,亦以草法行之,古人谓书画同源,然哉”,更是对其书画有独到的认识和高度的评价。可惜的是,由于彭氏书画之罕传及其文献资料之阙如,使我们长期以来对其书画缺少足够的认识,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也和他的艺术水平不相适应。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美术史上技高一筹的“失踪者”会越来越多地引起学术界的垂注,从而确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彭睿壦之身世与家国之痛造就了他的狂狷不羁、不与世谐之秉性,同时也造就其独特的书画风格,正如近人李仙根评曰:“自署村獠与俗辞,思亲忆国泪沾衣。佯狂忤世书能见,竹本兰根一派归。”这可谓家国不幸艺术幸。在广东书画史上,彭睿壦是一位值得发掘与高扬的风云人物。
【资料来源】
《收藏·拍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