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晚清独树一帜的篆刻家徐三庚
潘德熙 ——书法 1990第6期


徐三庚像 杭州西泠印社仰望亭内壁石刻 费以群绘

   徐三庚是晚清印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篆刻家,他的篆书和篆刻作品都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在当时江南地区颇有影响,一时许多书画家如秦祖永、张子祥、陆廉夫、潘雅声、黄山寿、任伯年、蒲竹英等人所用的印章,大多出于他的腕底。日本篆刻家圆山大迂、中村兰台等,亦慕名来谒,向他问业。

   徐三庚(一八二六——一八九○年)字辛穀、一字袖海,别署大横、金罍、井罍、诜郭、荐禾、西庄山民、似鱼室主等。浙江上虞人,客寓上海,常往来于杭州、苏州、宁波、嘉兴等处,又曾至广州、香港及京师(北京)为人作书刻印以自给。他的篆刻初学浙派,用刀爽利泼辣,颇近陈曼生、赵次闲。稍后,他受邓石如一派印风的影响,取(天发神谶碑)及汉碑额中如《孔宙碑》额一路的篆法入印,章法方面强调疏密对比,线条宛转流动,但仍以浙派的切刀法出之,这就形成了他自己的面目,人们形容他所刻的印章,“如吳带当风,姗姗有致”。他的篆书或拟《天发神谶碑》而加强其飞舞生动之姿;或拟汉碑额,用笔瘦硬爽辣,婀娜妍媚,极有特色。但就其不足之处而言,他为了求得结体上的生动,有些字看起来不无有扭捏作态之感,用笔亦间有飘忽纤弱之弊,他的刻印,也时有同样的问题。总之,他于篆书和印章,都曾下过扎实的功夫,个人风格都很强烈,但也都存在浓重的习气。本期所载的篆书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上面所说优缺两方面的情况,都可以从册中清楚地看到。他的印作曾自辑有《似鱼室印谱》、《金罍山民印存》,慈溪张鲁庵辑有《金罍印摭》。皆原印钤拓本。又有正书局曾以锌版钤拓为《金罍山民手刻印存》。但神采已失。

   徐三庚所刻的印章,粗略地分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局:

   一、篆法仿汉碑额一路的印章。这是他的印章中最常见的一种,人们说他的印章“如吴带当风”,主要就是指这一路风格而言。对于这一路印章,他有时在边款中署为“仿完白山人”,说明他对邓石如的印风有所取法。现各举朱白二例,以窥一斑,朱文如“过海神仙”,“藜光阁”,白文如“曾藏震泽徐仲篪家”,“葛起同唯”等。这是他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样式。

   从这些印章中可以看出,他印章中的篆法,和其篆书书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在镌刻过程中,非常注意刻出用笔的起收与顿挫。像“过海神仙”一印,印文虽细,但每一笔的起笔,转折与收笔,结合刀法,交代得非常清楚。在章法方面,他把下面“海”、“仙”两字篆得略长,使下部可以有较大的疏处,而上面“过”、“神”两字则疏在上画,作为呼应,並有较长的垂笔穿插到下面,所以上面两字字形虽扁,但感觉上仍很舒展,並无迫促的感觉。整方印显得紧凑而不松散,线条流动而有节奏感,是一方颇为成功的作品。“藜光阁”一印,大体上也是这种手法,所不同的是,因为这是三字印,而且“藜光”两字笔画多寡悬殊,所以三个字占了三个不同的空间,“藜”字大,“光”字扁,“阁”字长。“光”字的下部安排了一块较大的疏处,与之相呼的有“藜”字的右上部和“阁”字的顶部。但在这方印章里,为了“阁”字顶部的疏处,並使这个字显得紧凑,把“门”部的横笔,压得很低,致使上露的直笔显得过长而不够自然。这种地方和所举白文“葛起同唯”的“同唯”两字下部这两弯笔一样,虽然这两弯笔能使左右两部分的横笔平衡,“隹”部下这一曲,又能和“起”的“已”部曲笔相呼应,但总使人感到生硬做作。人们说他的篆书和印章,“习气”都很重,这大概就是一个方面。
 

   二、篆法拟《天发神谶碑》一路。《天发神谶》是他过功夫的一块碑,他拟写此碑的篆书,也写得很精采,但用这类篆体来刻印章,数量却並不很多。这里举“顾寿藏印”一例,以窥一斑。

   较多见的倒是这一路的变体,例如白文“光煜长乐”,就是一例,篆法中不强调《天》碑中那尖锐的垂笔,而但取其粗壮而方折的笔画。这方印刻得很为成功,苍劲厚重,颇有气势,无怪他在“光煜长乐”的边跋中说:“作此盛称得意,愿子垢弟保藏之,勿为他人所攫也”。可见他自己对这方印是非常满意的。

   三、“拟秦”、“仿汉”、“仿宋元人印”。在他的印跋中,有时称该印为“拟秦”或“仿汉”或“仿宋元人印”,但实际上其中多数作品,与所称拟仿的秦汉印或宋元人印,距离甚大,一般说来,他所称的“拟”或“仿”,往往是取一点意思而已,並不追求肖似。例如刻粗边朱文印,他就指为“拟秦”;较为方正的白文印,则称为“仿汉”;篆法流动一点,就是“仿宋元人印”,实际上其中多数印还是“我自用我法”。例如,这里所举的几方印中,“怡士”印他自跋为“拟秦朱文”,“陈炳文印”则为“仿汉铸印式”,“沈寅清印”则为“师元人法”。(例图见四十四页)除后者为早年作品外,前两印还是他自己的家数。这大概是因为他自从“跳出来”自立面目以后,就不屑再以学像为能事,而是在所有的作品中,强调“其中有我在”。

   四、拟浙派一路。他刻印是从浙派入手的,所以这路印章,在其早期的作品中较为多见,但稍后的作品中也有出现,只是少一点而已。如“凤池书画”、“慕堂”等印就是。

   徐三庚是一位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是颇有独创精神的篆刻家,他一生刻了大量的印章,其中不乏精采的作品。但我们在翻读了他传世的几种印谱以后,感到他自从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以后,就一直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似乎很少考虑更多地吸收一些东西,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印风。这样,他的这个面目,就“结了壳”,无形中已成了一种公式,变成束缚自己的东西了。他的印章,偶而看到几方,会感到新鲜可喜,但看得多了,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此外,他在字形方面,过于追求灵巧飞舞,不免失之于飘忽;在用刀方面,爽利挺劲,是他的长处,但如果加之以含蓄与苍茫,就更耐看了。但平心而论,他毕竟还是一位晚清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对于他的作品,我们如果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取其所长,舍其所短,那末还是有不少东西,可资借鉴的。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