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清代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张惠言(1761-1802)


   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幼年贫困,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

   张惠言早岁治经学,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刘大櫆弟子王灼、钱伯坰的影响,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以自鸣,开创阳湖派。《送钱鲁斯序》和《古稿自序》,都曾自道其为文本末。后来文学韩愈、欧阳修,“不遁于虚无,不溺于华藻,不伤于支离”(阮元《茗柯文编序》)。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送恽子居序》、《词选序》、《上阮中丞书》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

  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嘉庆二年(1797),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处。但他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张惠言的词现存46首,数量不多而颇有佳构,如〔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抓住暮春景色,寄寓当时感慨,写得既沉郁,又疏快,“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再如〔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的形象,寓作者怀才不遇、自伤飘泊的感喟,婉曲沉挚。在〔风流子〕《出关见桃花》中,作者所见之处是“地尽寒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东还”的榆关之外,却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然而“经他风雨,能几多番?”从中也寄托作者飘零沦落之感。此外,如〔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玉楼春〕“一春长放秋千静”、〔贺新郎〕“柳絮飞无力”等阕都写得委婉盘旋而能微言寄讽,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

  张惠言《词选》辑录虽偏苛严,评词也有穿凿附会和疏于考订的失误。但对历代词人的评论,较之浙派词人的论断,显得比较公允恰当。他自己所写的词,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用意较隐晦的毛病。

  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以篆书见长。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书法受同时代的邓完白影响较大。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124.1 × 29.5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的领域裡,张惠言氏同时以篆书见长,此幅书联,写来细劲如铁线,古意十足。本幅為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予台北故宫。
【释文】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
资料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常州博物馆藏

   1991年上海陈松茂先生捐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常州经学派领袖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此篆书联弥足珍贵,款下钤有朱文“皋文”章,全联释文为“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加上他的题款行书亦很精彩,可窥其书风一斑。
资料来自常州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