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郑簠(1622-1693)


郑簠《隶书王维酌酒与裴迪诗轴》纸本隶书 344×125cm 1688年作 中贸圣佳2023春拍

释文: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支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款识:王摩诘先生酌酒与裴迪一首,戊辰春归,书于墨稼轩。谷口惰农郑簠。
钤印:郑簠之印(白)、脉望楼(朱)



说明:在已知公私藏品中,此件为尺寸最大的一件郑簠隶书书作。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清代书法家。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倾尽家资,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
根据以往研究,郑簠对于篆隶的兴趣与其家学有较大关系,祖父精通六书,父亲善画梅花。不过在四十岁以前,郑簠主要学习晚明宋珏的隶书,之后才正式转到临习汉隶:“初学隶书是学闽中宋比玉,见其奇而悦之。学二十年,日就支离,去古渐远,深悔从前。及求原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沉酣其中者三十余年,溯流穷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真奇怪之妙。”已知他所临习过的汉碑名品就有《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娄寿碑》《鲁峻碑》《孔宙碑》《乙瑛碑》等,而且他强调用笔,不拘泥于与原作的形似,最终得汉隶之妙,冠绝一时。 这件隶书王维《酌酒与裴迪》诗轴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作者时年六十七岁,是广临汉碑之后形成的自家面貌,字距疏朗而行距略小,兼有古雅之美。此轴高三米有余,用笔得飞动之势,注重速度,结构险峻,强调粗细对比,可以看出郑簠对于笔墨的控制力极高。他对于单字的处理也较前人不同,左右部分进行不均匀的分配乃至腾挪,如“卧”“餐”处理的大小有别,这种处理使古拙的隶书更具一种生趣,使观者有眼前一亮之感。作为晚年的代表性书作,此轴的横画多上扬而不假修饰,一波三折,点画的呼应在作品中进行了巧妙的处理,整体偏于飘逸。其中如“知”“草”字也是借用的篆书写法,使整体上较有变化,而能浑然一体,绝不刻意。
郑簠在隶书上求新求变,弥老弥坚,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王弘撰《寄郑谷口》不仅称他为“近代第一手”,还认为“太原傅青主、敝乡郭胤伯两先生差堪伯仲,王孟津所不逮也。”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评价郑簠的隶书:“他的隶字,带用草法,写得最洒脱。不守纪律,逍遥自在,像煞是个游仙。他之所以有这个大胆,有了这个大胆而不至于‘泛驾’,全靠他的襟抱和学问做背景。”郑簠学问确实很高,此轴所书为王维七律《酌酒与裴迪》,唐代诗作多是郑簠反复书写的内容,尤其是在野文士的作品,既见其涉猎文学范围之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偏于自然、不慕虚名的倾向。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肯定这件隶书王维《酌酒与裴迪》诗轴是一件具有多重寓意的扛鼎之作,殊为珍贵。

【资料来源】中贸圣佳2023春季拍卖会琳琅——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估价 RMB 300,000-500,000
拍卖日期 2023-07-02 19:00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