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秦汉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何君阁道碑


  《何君阁道碑 》,又称《何君尊楗阁刻石》是刊刻于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六月的一方摩崖石刻,无撰书人姓名,原石现位于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钻山洞荥河南岸陡崖峭壁上,另有清代摹刻碑存于戴匡书院(今荥经中学)。

  《何君阁道碑》略呈正方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四周凿以边框,排列7行,每行7字、9字不等,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13厘米,记录了蜀郡太守何君役使刑徒修筑栈道的事迹。

  《何君阁道碑》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削繁就简,随性大方,中锋用笔,变圆为方,给人以率性、自然的感觉。章法上,竖成列,横则完全无行,穿插错落有致,有的一行6字排列,而有的一行却有9字,但四周列字整齐,并框以边栏,不显杂乱,错落有致,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来排列,显系细心经营,巧妙布局,书写前经深思熟虑而为,张弛有度,显示出早期汉隶的开张之气。字形上,以篆作字,整体保留西汉隶书无波势、率直、简朴的特点,又带有东汉成熟隶书的特点,如“蜀”字的“四”部、“大”字的捺势,及“临”字、“邛”字、“百”字、“史”字、“主”字等“一波三折”笔法基本完备;“邛”字、“云”字、“陈”字等结体拙朴,淋漓地表现了隶书的奇韵高古。笔画上,笔笔中锋,如锥画沙,汉隶中摩崖刻石一路的《石门颂》《西狭颂》《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等相类,皆具有较多篆意。

何君阁道碑 墨拓

释文: 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徙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何君阁道碑》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称“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 宋代娄机《汉隶字源·碑目·何君阁道碑》称:“建武中元二年立,在雅州。《墨宝》云:见于荣经县,以适卭莋之路也。出于绍兴辛未。’”清代冯云鹏等《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据《〔民国〕荥经县志》所录的荥经举人汪元藻《重修何君阁道碑跋》记载,原刻石在明代为巡按吴某取去,于是汪元藻请在成都的书法家沈鹤子据《金石索》临摹刻碑立于原荥经中学内。近现代考古学家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据沈鹤子临本双钩图录,后之编录碑刻者误传为汉隶真迹。公元2004年3月14日,《何君阁道碑》原石由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民建小学教师刘大锦、牟建在该乡冯家村发现。之后,《何君阁道碑》先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