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
怎样临习《衡方碑》(7)
作者:沈维进
六、临习与创作
(一)认真读帖,把握巧拙。临习《衡方碑》,首先要对《衡方碑》的审美趣尚、特色以及形式特征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认真把握拙与巧的关系。《衡方碑》用笔在凝练厚重的同时融入了妩媚天真的情趣,所以用笔厚重但无闷塞之弊病,粗看似乎笨拙,其实拙中藏巧、憨态可人。《衡方碑》的线条浑厚苍茫、古拙深沉,用笔时务必采用铺毫渐进的方式进行。不过,一味地重压会使线条产生肿胀虚脱的感觉,要讲究轻重缓急,切忌线条平滑呆板。
(一)
(二)树立全局观,把握疏密。《衡方碑》虽格满行密,但结字谋篇十分注重疏密变化,整体看来密而不塞,疏而不散。临习要注意通过轻重、疾涩、聚散等用笔和结字技巧,妥善处理茂密与疏朗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布白的空间变化,协调结字谋篇的辨证关系,避免因单纯追求工整平实而导致呆板木讷。
(三)从对临到意临,把握形神。南宋姜夔《续书谱》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实践证明,对临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临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对临后,可根据《衡方碑》的基本精神进行整合性的训练,以张扬原帖风貌,从“意”的角度来表现原作。进而加注习书者个人主观意念,使意临与改变《衡方碑》用笔、结构相吻合,实现新古典风貌的化合。这个阶段可以比较自由随意些,但要注意笔势放开,也不要随意涂抹。可以改变线条原有的基调,变宽厚为细挺;或在保持线条基调的前提下,夸张其结构的特点,使之变得更加强烈。通过多方面的探索,来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
(二)
(四)积少以成多,集字到创作。对一个碑帖,从临摹到用来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要在短期内检验临习效果,实现从临习到创作的跨越,采取由少字到多字、集字以成篇的办法,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捷径。其做法是将书写内容从《衡方碑》中挑出来反复临习,由对临到意临,直到形似、神似,然后整合风格,一书而就。这里选取了伊秉绶一幅临作(见图一),为便于对照,特将《衡方碑》中原字列出(见图二),可对照学习。另外,笔者也以《衡方碑》笔意创作了两件小品(见图三、图四),以期与书友们交流。
(三)
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能够驾驭一帖乃至驾驭一种书体的书家,非得吃透一帖、兼习众帖、融会贯通不可。同时还要多多读书、修身养性,赋予作品以丰富的、个性化的内涵。
(四)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