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秦汉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新郪虎符


西汉《新郪虎符》法国陈氏私人藏

   通长8.8厘米、前脚至耳尖高3厘米、后脚至背高2.2厘米,重95克。模铸,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铭文字数,体有错银铭文39字。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后人王国维误考为战国虎符。今人韩自强考证认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私铸。

铭文释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

大意是:(调动)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调动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须有王府(右半边)的兵符会合,才敢调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灾险情,即使没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调兵。

附录:王国维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书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殹。罗叔言参事得其影本,临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与秦阳陵符同;凡作,与散氏盘同;敢作,也作殹,与诅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谓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苏秦说魏王:大王之国,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至安釐王时尚为魏有。《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应劭以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纪》作邢丘,《六国表》作廪丘。《秦本纪》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怀。邢丘与怀二地相接,自当以邢丘为长。其后公子无忌说魏王云: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是彼时叶阳、昆阳属秦,舞阳属魏。新郪在舞阳之东,其中间又隔以楚之陈邑;时楚正都陈,秦不能越魏、楚地而东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钜阳;始皇五年,又徙寿春,新郪入秦当在此前后。然则此符当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也。

韩自强新考
按:王国维此说实误。战国无新郪。《史记正义》注“郪丘”引“应劭曰:‘汉兴为新郪’。”指明新郪是汉初才建的县。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发现阜阳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与新郪虎符完全相同。考浚遒在今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东20里龙城,汉初始建为县,属淮南王国(秦置九江郡,汉高帝四年〈前203〉封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复为九江郡)。既然浚遒是汉代才有的县名,则此虎符只能是汉代器物。因此,韩先生考证此虎符乃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调兵符。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刘安谋反时,“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浚遒虎符正是这一时期制造、淮南王被灭时偶然漏网未被缴销的兵符,是遗留至今的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确凿罪证。韩先生将此虎符与新郪虎符对照,发现其形状、大小、字体、字数、行文格式以及错金纹饰都是一模一样,唯“浚遒”改为“新郪”,而与秦制虎符风格、大小、形制均有很大差异。因此韩先生断定:新郪虎符也是刘安谋反时所铸,而不是战国时代的器物。汉代官方文字篆隶并行,浚遒、新郪虎符文字更接近《说文解字》的小篆,王国维以个别文字证明新郪虎符属战国时代的秦国,考证有误。既然新郪虎符不是战国器物,就不能证明战国就有新郪。应劭是汉代人,其“汉兴为新郪”之说确凿无误。新郪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城孜村宋王城,汉属汝南郡,与九江郡(淮南王国)紧邻,正是《史记》所说的“旁近郡”,刘安谋反时铸造新郪虎符完全符合《史记》的记载。

【相关链接】《秦杜虎符》及战国虎符趣闻

《阳陵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