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两宋辽金书坛 | 名家名作 | 相关文章

蔡京(1047-1126)


  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儋耳,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蔡京是历史有名的权奸。

  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宗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实际上蔡京的书法痛快有余而沉着不足,咄咄逼人而少蕴藉。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有些人认为“蔡”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然而关于蔡京的书法,大多引用蔡京炙手可热时所修的《宣和书谱》及其幼子蔡絛所著的《铁围山丛谈》里面的记述,《宣和书谱》对蔡京大肆吹捧,甚至认为京比襄“飘逸过之”,关于蔡京的书法渊源,《铁围山丛谈》上的记载较为可信,从这上面可以看出蔡京的书法介于苏、米之间。蔡京全盛时,天下尽是蔡体,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今日蔡京的墨迹除了附骥而得以保存的题跋外,只有《节夫帖》,《宫使帖》两通尺牍,而苏、黄虽经禁毁而仍有不少传世,正可说明书以人传的千古真理。

注:《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全书20卷,体例精善,评论精审,资料丰富。
  《宣和书谱》对蔡京的书法推崇备至。《书谱》先称颂道蔡京多才多艺:“(蔡京)喜为文词,作诗敏妙,得杜甫句律;制诰文章,用事详明,器体高妙。于应制之际,挥翰勤敏,文不加点,若夙构者,未尝起稿。”随后重点介绍了蔡京的书法成就:“然性嗜书,有临池之风,初类沈传师,久之深得羲之笔意,自名一家。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臣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本朝题榜不可胜计,作‘龟山’二字,盘结庄重,笔力遒劲,巍巍若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识与不识,见者莫不耸动,斯一时之壮观也。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由唐以来学者相宗,方造其妙,至五季失其所传,遂有衰陋之气。(蔡)京从兄襄深悟厥旨,其书为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焉。喜写纨扇,得者不减王羲之六解体葵扇也。其为世所重如此。所得惟行书为多。今天御府所藏七十有七……”。

  《铁围山丛谈》是一部宋代文言轶事、琐谈小说。宋蔡絛撰。蔡絛为北宋末权臣蔡京之幼子,蔡京败后,受累贬白州,尝游息于州境内的铁围山,并著此书,故名。
  本书记载北宋初年至南宋初年一百几十年间的朝廷掌故和琐闻轶事,有关徽宗朝的记载尤为详尽。所记内容较为广泛,如内库藏宝的形制、朝廷官署的建置、大晟乐的宫律、宣和间谱录书画的缘起等,因皆为作者所亲见,故记录较详。有关博物方面的内容也较多,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奇花异香、乐舞文籍等,均有细致的记述。对北宋末的社会状况,书中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如写徽宗君臣的奢侈,地方官员的贪婪、朝中官宦之争斗等,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也有较多记载。由于作者为蔡京之子,曾助父为奸,故书中对蔡京的罪恶,多有掩饰,而把祸国的责任,归咎于童贯等人,这是书中失实较为严重的地方。

【作品欣赏】↑TOP
《题宋徽宗听琴图诗》绢本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行书 纵29.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节夫帖》纸本行书 32.3×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宫使帖》纸本行书 31×4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跋唐玄宗鹡鸰颂》纸本行书 纵2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大观圣作之碑》
《元祐党籍碑》

【相关文章】↑TOP
蔡京其人:道德批评与艺术批评(作者:陈振濂)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