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 加入评论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集古录跋》 1064纸本 卷 27.2x171.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转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欧阳修为北宋文物鉴赏风气的引领者,尝利用公职之便,广泛观览公私收藏,更收集到历代金石拓片达千卷。 其中可正史学缺误的 作品,由欧阳修亲题跋尾,也为作序,序文则请蔡襄书写,后集跋為《集古录》十卷。此作中四跋可能即为欧阳修所留存的少数自题 跋尾,而蔡襄所书的序文今已不见。

  欧阳修喜以枯笔书写,虽露锋却不流浮,沉著有力,如苏轼所评:“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
  用笔精谨,线条爽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故苏轼云:“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评颜真卿语:“其字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从这些字的写法,可知推崇之外,欧阳修本身也以颜书为楷模。
  “孝武”於《集古录》中改为“建武”,“建武”为汉光武帝年号,而“孝武”则不见于两汉之世。
  《集古录》作“此所谓集灵宫者,他书皆不见,惟见此碑。则余之集録不为无益矣。”与墨迹本文字稍有不同。
  款“治平八年(1064)闰月十六日”於《集古录》中改为“治平八年闰五月十六日”。《集古录序》写于嘉祐八年(1063),早于此跋一年,故知成书时间并非序成之时。
  此墨迹书于有格线的纸上,与其他三件不同。《集古录》将此墨迹文字收为别本,书中所收正本作“鸿渐自撰,茶之见前史”,可知在成书时又加以修改。

释文:
右漢西嶽華山廟碑。文字尚完可讀。其述自漢以來云。高祖初興。改秦淫祀。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孝武皇帝脩封禪之禮。巡省五岳。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殿曰存僊殿。門曰望僊門。仲宗之世。使者持節。歲一禱而三祠。後不承前。至於亡新。寖用丘虛。孝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歲時往祠。自是以來。百有餘年。所立碑石文字磨滅。延熹四年。弘農太守袁逢。脩廢起頓。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孫府君諱璆。其大略如此。其記漢祠四岳事見本末。其集靈宮。他書皆不見。惟見此碑。則余於集錄。可謂廣聞之益矣。治平元年。閏月十六日書。右漢楊君碑者。其名字皆已磨滅。惟其銘云。明明楊君。其姓尚可見爾。其官閥始卒。則粗可考云。孝順皇帝西巡。以椽史召見。帝嘉其忠臣之苗。器其璵璠之質。詔拜郎中。遷常山長史。換犍為府丞。非其好也。迺翻然輕舉。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才。遷鮦陽侯相。金城太守。南蠻蠢迪。王師出征。拜車騎將軍從事。軍還策勳。復以疾辭。後拜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年五十六。建寧元年五月癸丑。遘疾而卒。其終始頗可詳見。而獨其名字泯滅為可惜也。是故余嘗以謂君子之垂乎不朽者。顧其道如何尒。不託於事物而傳也。顏子窮臥陋巷。亦何施於事物耶。而名光後世。物莫堅於金石。盖有時而弊也。治平元年閏五月廿八日書。右陸文學傳。題云自傳。而曰名羽。字鴻漸。或云名鴻漸。字羽。未知孰是。然則豈其自傳也。茶載前史。自魏晉以來有之。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鴻漸。蓋為茶著書。自羽始也。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多置一甆偶人。云是陸鴻漸。至飲茶客稀。則以茶沃此偶人。祝其利市。其以茶自名久已。而此傳載羽所著書頗多。云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三卷。豈止茶經而已也。然佗書皆不傳。獨茶經著於世尒。右平泉山居草木記。李德裕撰。余嘗讀鬼谷子書。見其馳說諸侯之國。常視其人賢愚材性。剛柔緩急。而因其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陽開陰閇。變化無窮。顧天下諸侯。無不在其術中者。惟不見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說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泊然無欲。而禍福不能動。利害不能誘。此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也。是聖賢之所難也。 

印鑑說明
釋 文 印 主 印 主 簡 介
蒼巖子、蕉林居士、蕉林書屋、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河北棠村等數枚。 梁清標 梁清標(1620-1691),河北正定人,字棠村,號玉立,別號蒼巖子、蕉林居士。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工書,精鑑賞,富收藏。順治初降清,授編修,累擢戶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著有《棠村隨筆》等。
(王氏)合章、王氏合章、王厚之章、王氏(合章) 王厚之 王厚之,《江邨消夏錄》云:「王厚之為臨川王和父之孫,好古博物,為中興第一。」生卒年不詳。
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印、宜子孫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寶笈三編、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鑑賞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黃氏石翁、清權 黃石翁 黃石翁,字可玉。元時南康人。家居廬山,少多疾,父母強使為道士,見《清容居士集》。款印見蘇軾書《東武小邦帖》中。
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孫氏、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 孫承澤 孫承澤(1592-1676),益都人,世隸上林苑籍,故亦稱大興人。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谷。明崇禎四年進士,官給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銷夏記》、《尚書集解》等。
荊國() 不明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吉水永豐人。字永叔,號六一居士、醉翁。工書。官參知政事。諡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
平陽(劉氏)書畫 不明  
斗壹 不明  
方壺書印 方從義 方從義(約1302-1393) ,字無隅,號方壺,不芒道人,金門羽客。江西貴溪人。上清宮道士。山水師二米,高房山。明洪武時尚在,生卒年不詳。
平陽劉氏(書畫) 不明  
臣阮元私印 阮元 阮元(1764-1849),儀徵人,字伯元,號芸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道光時官至體仁閣大學,加太傅。諡文達。著有《揅經室集》。
趙明誠印章、趙氏藏書之印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諸城人。字德父。趙挺之之子。鑒藏金石書畫。嘗以所藏銅器及石刻拓本,仿《集古錄》例,成《金石錄》三十卷,妻李清照序之。官知胡州軍州事。
鄱陽洪邁 洪邁 洪邁(1123-1202),鄱陽人,字景廬,號容齋。兄弟三人,適、遵、邁。曾使金。官敷文閣待制,端明殿學士。有《容齋隨筆》。
胡儼若思、國子祭酒、頤菴 胡儼 胡儼(1361-1443),南昌人,字若思,號頤菴,別號三樂居士。官國子祭酒。工書畫,於天文地理律曆醫卜,無不究覽,朝廷大作,多出其手,有《頤菴集》。
浣齊、制外安內、濯舊來新 李賢 李賢(1408-1466),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歷官華蓋殿大學士。
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不明印數枚    

 

題跋
釋 文 作 者 作 者 簡 介
先賢遺跡。後學臨川吳与弼書于京口驛。 吳與弼 吳與弼(1391-1469),臨川人,字子傳,學者稱康齋先生。躬耕讀書,四方來學者,教誨不倦。天順初授左春坊右諭德,固辭,留兩月,稱疾還。
右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跋尾四。崇寧五年(1106)仲春重裝。十五日德父題記。時在鴻臚直舍。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諸城人,字德父。
後十年於歸來堂再閱。實政和。甲。丙申(1116)六月晦。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諸城人,字德父。
戊戌(1118)仲冬廿六夜。再觀。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諸城人,字德父。
壬寅(1122)歲除日。於東萊郡宴堂重觀舊題。不覺悵然。時年四十有三矣 趙明誠 趙明誠(1081-1129),諸城人,字德父。
芾多識前輩。唯不識公。臨紙想其風釆。丙戌(1106)八月旦。謹題。 米芾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漫士。
歐陽文忠公集古所錄。蓋千卷也。頃嘗見其曾孫當世家。尚二百本。但跋尾及一二名公題字。其石刻謂離亂後逸之爾。今觀此四紙。自趙德父來。則在崇寧間已散落也。不然。豈其稿耶。以校文集所載。多訛舛脫略。是當為正。而楊君碑。文集則無。惟中宗作仲宗。建武之元作孝武。恐卻乃筆誤也。然德父平生自編金石錄。亦二千卷。又倍於文忠公。今復安在。公所謂君子之垂不朽。不託於事物而傳者。真知言哉。三復嘆息。淳熙九年(1182)重五日。穎川韓元吉書。 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穎川人, 字无咎,號南澗翁。
集古跋尾。以真蹟校印本。有不同者。韓公論之詳矣。然平泉草木記跋後。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誚文饒。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以取禍敗。語尤警切。足為世戒。且其文勢亦必至此。乃有歸宿。又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之下。印本亦無也字。凡此疑皆當以印本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記。華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隸釋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歐公筆誤也。 朱熹 朱熹(1130-1200),婺源人,字元晦,號晦菴、遯翁。
此卷有米襄陽題。尤可寶玩。楊統碑跋。歎其名之磨滅。蓋公偶未考尒。統以建寧元年(168)三月癸丑卒。而跋以為五月。當由筆誤。淳熙十五年(1188)季冬廿三日。錫山尤袤觀。 尤袤 尤袤(1127-1194),無錫人,字延之。
邁前此多見集古諸跋。已書於順伯所藏序錄中。晦庵引隸釋所辨仲宗假借字是也。延之以為此卷有米襄陽題。尤可寶玩。切以為未然。以六一翁翰墨論議。其當寶翫。正不待米老也。慶元元年(1195)十二月廿一日。洪邁書。 洪邁 洪邁(1123-1202),鄱陽人,字景廬,號容齋。
前輩謂宋為小三代。觀斯卷令人起敬起慕。方從義拜識。 方從義 方從義(約1302-1393) ,江西貴溪人,字無隅,號方壺。
此卷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跋尾四。首漢西嶽華山碑。次漢楊公碑。次平泉草木記。次陸文學傳。皆公親書也。又有米南宮。趙德父。韓元吉。朱文公。尤延之。洪容齋諸公題識。誠寶翫也。流傳好事多矣。今歸秋官(下缺三字)。而儼得拜觀。不能釋手。謹識。永樂十年(1142)夏五月四日。豫章後學胡儼識。 胡儼 胡儼(1361-1443),南昌人,字若思,號頤菴,別號三樂居士。
宋朝名儒鉅公多矣。而好古博雅。無如歐陽公焉。吾於集古一錄見之。昔司馬遷作史記。先儒以為博雅不足。至歐公修五代史。後世無得而議之。信非博雅之足不能也。雖然前代金石遺文向無此錄。歷年至今。其不泯滅者鮮矣。今也得公是錄。而永傳于世。蓋博雅之中而又有忠厚之意寓焉。公沒之後。世之名儒。慕公為人。於公之遺文。又能存之而不泯。即為善獲報之理也。然(點去)。四段跋尾。與印本同異及所言詳略。諸賢已論之矣。茲不復贅。天順二年(1458)歲次戊寅。秋七月望後二日。後學南陽李賢書。 李賢 李賢(1408-1466),鄧州人,字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