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吴 琚


吴琚《识语并焦山题名》纸本行书 32.8×4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杞宋文献不足。而礼无所取证。先圣悯之。今观唐李氏谱牒命誥。宛然具存。迺知来裔善守其家者如此。揽卷為之三嘆。时淳熙岁丙午中秋后四日。书於淮东摠餉官舍。延陵吴琚。九月廿六日。
  焦山题名。延陵吴居父。解组襄阳。汝阴孟子开临邛常叔度。皆一时秩满。联舟东下。泊紫金山。越三日。来浮玉观新建飞仙亭。又三日。绝江而南。绍熙辛亥季秋丙寅题。

  这幅吴琚的“书识语并焦山题名”,是拼合了“观李氏谱牒”、“焦山题名”二帖而成。两帖在内容上并无关联,书写的时间也有差异。前者是吴琚在淳熙十三年(1186)时,追记观唐代李氏谱牒所题的跋文中,感叹谱牒应受重视的一段文字。后者则是录抄了他在绍熙二年(1191)赴官襄阳的途中,于焦山所题写的文字。焦山位于镇江,是长江上的一座岛丘,由于景色优美,许多文人书家多曾在此留下珍贵的墨迹。
  他善作诗词,也精於书法,常常受到南宋孝宗的赏识与召唤。吴琚的书法,除了常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之外,又学米芾,甚至到了形神肖似的地步。
  这幅书迹虽然均为小字行书,但字字写来,笔画之提顿跃动感十足,顿挫有致,墨色变化丰富。字之结体也非方正,常有偏斜体态,字态倾斜生姿,这也就是有所峻峭处的特色。整篇行气,虽然较米芾的书风含蓄,但通幅纵恣自如,也有一股潇洒意气。

  其他资料:

  吴琚(活动於公元12世纪末期),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吴益(1124-1171)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陈傅良(1137-1203)在太学时,琚执弟子礼,惜名畏议,不以皇室外戚自骄。颇受孝宗(1163-1188在位)赏识,常召以论诗作字。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歷尚书郎,庆元年间(1195-1200),官镇安军节度使,其后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初年,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嘉泰二年(1202)位至少师,諡忠惠。本件皆署年款,可為其生平提供两项繫年资料。其「主漕计总军餉」於淮东,时孝宗淳熙十三年岁丙午(1186)。解组襄阳时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孝宗崩逝,光宗(1188-1194在位)以疾不能执丧,共与赵如愚定策立寧宗。亦长於外交,出使金国,金人嘉其信义,称其「南中使惟吴琚言可信。」(註1)目前存留作品,以淳熙末年(1174 -1198)至绍熙(1190-1194)初年為主。本件前后行书两则,也分别属於这段时期。

  吴琚书法,自钟繇(153-230)、王羲之(307-365)奠基,然后世评论,均谓其书法绝类米芾(1051-1107)。从存世书法所见,的确彷彿米芾,不分轩輊,甚至误认為是米芾所书。董其昌(1555-1636)谓:“吴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京口北固山有天下第一江山牓书,即其笔也。始於都下见七言律诗一帖,不款姓名,但有云壑居士印,偶阅经籍志,云壑集吴琚撰,知為琚书。”(註2)是以张丑(1577-1643)又谓:“今世有米礼部书用云壑印者,皆吴手笔,鑑家不可不知也。”(註3)案本院藏吴琚书《七言绝句》,无款有“云壑居士”印,是以订為吴琚,為存世唯一宋书轴装。

  北宋政和间,王彦辅(生卒年不详)撰《麈史》“姓氏条”,即感嘆“谱牒不脩也久矣,晋东渡五胡乱中原,衣冠流离而致然也。”(註4)是以《识语》一则,有“三嘆”之意。《焦山题名》,案焦山江苏省镇江县东江中,与金山对峙,二山皆名浮玉山。焦山又作譙山,為东汉末年处士譙先(光)避乱扬州隐居地,山因以名。嘉定《镇江志》卷二十一,载有吴琚有《念奴娇》一闕,為《题浮玉石山》(註5)当是此次游踪所记。 (王耀庭)

註1:生平资料参见脱脱等,《宋史》卷四六五,(臺北:商务印书馆,景印百纳本,1967),页7。
註2:董其昌,《容臺别集》卷四,收录於《容臺集》,《明代艺术家集刊》(臺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68),第四册,页1978-1979。
註3: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臺北:学海出版社,1975),页48上。
註4:王彦辅,《麈史》卷下,「姓氏」条,收录於《笔记小说大观》(臺北:新兴书局,1975),第六编二册,页1。
註5:词载唐圭璋编,《全宋词》(臺北:明伦出版社,1980),第四册,页2204。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51-252。

【资料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