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纸上西晋空自许
文物圈人士除雅兴还要有责任!

来源: 《解放日报》2003年07月14日 陈鹏举


    近日,多家媒体欢呼说“晋索靖真迹《出师颂》现世”,“这是内地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书法作品”。索靖生于魏时,成就于晋代,是名声不朽的大书法家,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他的章草。索靖出生之前九年,钟繇去世,索靖去世之后十八年,王羲之出生。可钟繇的字,现在仅见拓片,可见果真有索靖的字留下来,该是一个大事件,而且是整个中国文物界的大事件。可惜迄今为止,历代所有有分量的典籍,都没有索靖真迹留下来的记载。而后人临摹的所谓索靖《出师颂》手写本,至少有四个。内中一个是钤有“宣和”印记的戏鸿堂刻石一卷,这卷曾印有帖本流行。还有八九十年前,知者甚众的一卷伪作。再者“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朱友仁审定为隋贤书”,为历代均无异议的一卷。现在让多家媒体欢呼的,就是所谓这一卷的现世。如果是这一卷,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传世唯一逼近索靖真迹的隋代临本”。然而即使是这一卷,不少专家还有异议,究竟异议如何,这儿按下不表,只是想说皆知及隋,何言到晋?只是想说明摆着不是晋的东西,何必纸上西晋空自许?现在中国有了好日子,中国人对历代文物有了长足的兴致,这是中国人在文化境界方面的伟大进取。也因此,文物圈有关的人士,除了私人的雅兴,还有了责任。而说话算话,该是最起码的吧!

  索靖的字,如果真的出现了,怎么样?其实也不必手足失措的。从大地湾起始,中国人有着八千年的文化传承,而有这么悠长文化的民族,对待文化的承受能力,应该是坚强的。我们失去过很多东西,譬如我们只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可现在的中国人同样没有见到过真迹。我们拥有的国宝很多,可惜我们仍然可以统计出的总共的件数。正是因为我们可以统计出件数,我们都明白,这件数,仅仅是我们的所剩。八千年的文化啊,从中产生的国宝,应该和数字一样,没有尽头。由此,面对失却的好东西,面对可能失而复得的好东西,没有必要手足失措,没有必要急忙冲动,譬如索靖的真迹真地出现了,我们应该鼓掌,说明我们和索靖有着相见的缘份。如果索靖出现的只是不明不白,我们大可不必心存侥幸,更不必去“梦想成真”。因为我们是堂堂的中国人,得失宠辱,我们经历了太多,我们可以看得很淡。

  八千年一路走来,我们失去了很多可以称之为国宝的东西。存在的和丢失的国宝,和由它们代表着的八千年的灿烂文化,一直至今滋润和养育着我们。我们没有了索靖,没有了王羲之,可索靖、王羲之的书法精神我们是那么熟悉,感受得那么亲切。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明白,我们看到的是不是索靖、王羲之自己写的字,这表明我们对他们的熟悉和亲切,甚至可以说亲密无间。这种熟悉和亲切,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就是我们之所以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沉稳气度和阔大胸怀。怀有同样洁愿的人无离别。同是一个中国人,不管流落到哪儿,不管出生在哪个纪元,他们之间看起来没有任何牵连,可文化的传承,维系着所有的心愿和情感。从这儿看去,汲汲于一件东西的贵贱,想从中找出一些现世的利益来的心情,苦透了自己,甚至还苦不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