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魏晋南北朝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王基碑


三国 魏《王基残碑》墨拓 108×92cm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
拍卖时间 2005-06-19
估价 RMB  150,000-200,000
钤印:南海潘氏珍玩、士谦之印、寿士秘宝、张氏公高、末谷、锡基审定、足庐珍藏书画金石印、锡基所得古刻善本、孙继忠印。

  《王基碑》,即《王基残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隶书碑刻。景元二年立于洛阳。清乾隆初年,洛阳城北十五里十五里处农民安家村筑寨掘得,后移存城中古阁,后又嵌明德中学壁间。碑石仅存下半。碑字亦未刻完,其未著刀处犹可见朱书痕迹。《金石萃编》载:石高四尺五寸,宽四尺,文共十九行,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隶法亦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杜梦麟刻跋於末行后。碑石现藏洛阳博物馆。

  此本流传稀少,国内仅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赵世骏初拓本。此为清代乾隆元年(1736)凌士谦、嘉庆七年(1803)桂馥题跋本。

  碑主王基(?~261),字伯舆,东莱(魏治掖,今山东掖县)曲城(故城在今掖县东北)人。历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备,勋著魏室。官至东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景侯”。《三国志·魏志》有传,业绩、官职与碑文多合。   

  相传出土时尚有未刻完之朱书文字,“惜无人辩识,付之镌工,遽磨拭以没“。(见《授堂金石跋》)。据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则每行各缺五字。无立碑年月,但碑云基於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四月辛丑薨,并云”策镌石表墓则亦奉敕所立。”可知碑当立於基死后不久。它虽然是一块残缺不全的碑,但却成为汉魏时碑刻系先书丹后镌字的有力的实证。

  三国时期禁立碑石,存世量极少,自然拓本更少。《王基残碑》拓片其波磔翻挑和扁长字形构成了曹魏隶书的时代特征,同时期的《上尊号碑》、《受禅表碑》多已残破漫漶,故《王基残碑》是可卓然鹤立于三国时期的碑刻遗存了。《王基碑》的书法与魏之《受禅表》、《上尊号》以及《曹真残碑》近似,结法严整,用笔斩截,风神雄健清隽。其运用所谓“折刀头”的笔法更为强烈(参见《受禅表》条),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书,故评家亦指其“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由云龙《定庵题跋》)。  

  《王基残碑》在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毕沅《中州金石记》、武仪《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编》等书中均有著录。《校碑随笔》称: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举、无、废、册、远、车”等字尚完好。  

  《王基残碑》在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华沅《中州金石记》、武仪《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编》等书中均有著录。

  《王基残碑》其他拓本图片:

下载《王基碑》全部图片

【资料参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