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首页 | 准备 | 楷书 | 隶书 | 行草 | 篆书 | 硬笔 | 书法故事 | 书家必携 | 装裱艺术

伊秉绶与丰湖书院

2003年04月13日 05:16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甘险峰/文、图


   

   很偶然的机会来到惠州,在惠州大学的校园里见到了曾经赫赫有名的丰湖书院。可惜现在的丰湖书院已根本不是文字记载中的样子。除了“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楹联之外,再也看不出另外什么古迹的痕迹。尽管如此,古朴的牌坊和庄重灵秀的书法还是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丰湖书院是广东的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宝二年(1254)始建于惠州银岗岭。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迁书院于现址。因为这里地处组成惠州西湖的五湖之一———丰湖,故名丰湖书院。据记载,丰湖书院内有亭、榭、台、沼,为憩息之地,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子早已无从稽考。嘉庆六年(1801年),当时的惠州知府伊秉绶斥资重建,仍取名“丰湖书院”。可惜1922年被毁掉了。不久又建,改名惠州中学,后改为惠州师范、惠阳地区师范。1978年,重新恢复惠州师范,1979年,改为惠阳师专,1993年,改为惠州大学。长期以来,丰湖书院一直是惠州的最高学府和惠州西湖胜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期间的丰湖书院是丰湖书院鼎盛的时期。因此,说到丰湖书院就不能不说伊秉绶。

   伊秉绶(1753—1815),字组似,号墨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伊秉绶应乡试中举人,五十四年(1789年)应会试,进士及第,初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继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惠州知府、扬州知府等职。伊秉绶从政清正廉洁,爱护百姓,除暴安良。嘉庆四年(1799年)任惠州知府,一到任就问民疾苦,革除恶习陋规,特别注意抑制豪强为非作歹,整顿社会秩序,维护地方治安。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除了重修丰湖书院以外,伊秉绶还重修了白鹤峰苏文忠公故居和苏轼侍妾朝云墓,被当时士林传为风雅盛事。

   都说清朝官员腐败,还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那时的地方官很多都重视教育,和后来的贪官只认钱大不一样。丰湖书院就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的。现在惠州大学校内残存的丰湖书院遗迹都是伊秉绶时代的。现存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其实是宋湘为丰湖书院的二门所题。丰湖书院头门上的楹联是伊秉绶题写的“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丰湖书院修好后,伊秉绶请来当时的著名诗人宋湘主持丰湖书院。他还与宋湘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宋湘的诗集里有《丰湖草》和《丰湖后草》各一卷,都是在书院担任山长的两年时间里写的。在丰湖书院期间,宋湘钟情惠州山水,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迷人的丰湖和同样迷人的书院:敞敞亮亮的一大片水,清清静静的一座院落,清风明月,春绿秋白的芦苇,那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 伊秉绶死于扬州知府任上。由于他的努力,扬州大水之年无一灾民饿死,扬州人民为此深感其恩。伊秉绶死后未及一月,便被扬州百姓供奉于“三贤祠”(“三贤”指的是白居易、林逋、苏轼)内,时至今日,在扬州人民的心目中,伊秉绶仍被尊称为“扬州四贤”(原“三贤”加秉绶即“四贤”)之一。



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