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篆刻欣赏首页 | 先秦古玺 | 秦汉魏晋 | 隋唐宋元 | 明清百家 | 近代印坛 | 篆刻知识

--唐宋--隋唐官印

隋唐官印


    隋唐至宋元,乃至南北朝,是中国印章艺术的相对低潮时期。隋唐官印存世极少。隋朝短祚,唐代制度据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规定要上缴废印。一律送至礼部员外郎,先在厅前的大石上碎其字然后在销毁,故传世唐印更少。清以前甚少有这方面的资料,清人瞿中溶《集古官印考》收录了唐以来的官印一百多方,但只有考证,不见印文。1916年罗振玉著《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录有二百八十多方,有关隋唐以来的官印方有专书著录。

    隋唐官印的一个特点是尺寸明显增大,一般在5至6厘米见方。另一个特点是改用朱文,这是因为南北朝后纸张代替了竹木简,废除了泥封之制,开始用印色直接钤盖在纸帛上。在纸帛上钤印,朱文的清晰醒目优于白文。又由于纸用面积都较大,以往的小印很难与之协调,印面自然也较汉魏时放大了许多。尺寸的扩大,细朱文篆体布白易失之疏散,所以隋唐以后的官印逐步脱离了汉篆风貌。为了追求章法上的匀整,对疏处以屈曲盘绕的笔画充实之,萌发了“九叠篆"的早期形态。

    隋唐官印的印文仍以标准小篆为宗,篆法圆劲朴茂,结体行刀自然流畅,体势较为自由,显得拙朴生动。它即不像汉魏时代那样方正取势、印画布满,转折角度非常分明,也不像宋元以后官印那样过于追求“九叠文”形式,而是较少模式化,印的边栏也与印文基本相同,整体上谐调统一,气势浑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朱记>>>>

南齐.永兴郡印

隋.广纳戍印
   旧做“廣納府印”,此印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七月一日造,即公元596年。 原藏日本大西氏.第三字曹锦炎先生释“戍”。“戍”,隋在军事要地设立的一种卫戍机构,类似镇.关。《隋书.百官志下》:“戍,置主.副。”唐代有广纳县,属山南道壁州,《旧唐书.地理志二》:“广纳,武德三年,割始宁.归仁二县地置,以广纳溪为名。”唐新置县以广纳溪为名,可见广纳溪是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溪名,隋在此地设立戍所,并以广纳为名是十分可能的。如是,隋广纳戍地望相当于唐之广纳县,在今四川通江附近。

隋.观阳县印

隋.桑乾镇印 53×54m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唐.千牛府印 45×46mm
西安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唐 金山县印 56×55 m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唐.忧县印

唐.奉使之印 57×54 m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唐.东安县印 57×55 mm 朵云轩供稿

0.gif (15501 字节)

唐.平琴州之印

6.gif (14472 字节)

唐.唐安县之印

唐.静乐县印

9.gif (17816 字节)

唐.齐王国司印

8.gif (10895 字节)

唐.瓜沙州大金印

3.gif (10413 字节)

唐.中书省印

 

唐.涪娑县之印 58×57 mm 朵云轩供稿

唐.相州之印

 

唐.义军左弟四指挥使记 49×47 mm 吉林大学藏

五代.秦成阶文等弟三指挥诸军都虞候印 64×57 m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