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网站留言 | 相关文章
祝允明(1461-1527)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纸本 纵32.9cm 横842.6cm 苏州博物馆藏
感谢书法江湖缘木居士提供

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附录原书说明:明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卷
作者:唐建初

   祝允明(1 4 6 0—1 5 2 6),宁希哲,号枝山, 因子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明长洲(今苏州)人。弘 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惠州 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午(1522)转任南京应天府通 判,因有“祝京兆”之称。天资卓越,五岁能作径尺 大字:九岁能诗,写文章有奇气,且才思敏捷,与唐 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尤 其深厚,兼重各体,融会贯通,声名蜚噪,与文徵明、 王宠并称“三大家”。

  文徵明在跋祝允明草书《月赋》卷中云:“吾乡前 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徐有贞),次为太仆少卿李公 (李应祯)。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癫) 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 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 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这是从家庭环境、早期教育 方面,指出了祝允明得天独厚的书法基因优势,而事 实上,祝允明在书法上的成功,主要还是广泛深入学 习前辈名家,熟谙历代名家书体,博采晋、唐各家之 长,转益多师,集古之大成于一炉的结果。对于这一 点,人们都是望尘莫及,钦佩不已的,诚如欧大任所 云:“历代书家擅名者,诚未能兼备各体者也。国初以 来多以章草师授,不复规模晋法,小楷式类钟而浑成 不及矣。枝指生独妙兼诸家,诚为我朝第一。”文徵明 也夸赞说:“余尝谓书法不同,有如人面。希哲独不然, 晋唐则晋唐矣,宋元则宋元矣,彼其资力俱深,故能 得心应手。”

  大体说来,祝允明的书法,早年潜心研习晋、唐 以来名家之作,善行、楷法,精谨严整,以功力胜; 晚年融各家之长,草书奔放雄健,自成风格,以姿态 胜。他的性格是豪侠放荡,淡于名利,追求个性解放, 充满叛逆思想的,而草书似乎是最能借以抒发郁勃与 散逸的情怀的书体,所以他在草书领域中游心尤多,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将 明代的草书推向了顶峰。

  一般认为祝允明的草书受宋黄庭坚的影响较多, 的确,“宋人尚意”,宋人写意书风的独抒性灵,遣兴 游戏的书法理念与祝允明的性情是最为吻合的,米芾 的“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己,放笔一 戏空”句,是何等的超迈洒脱!但同时,他亦力戒片 面强调个性而不尊重晋、唐传统的做法,即使在研习 黄庭坚草书的时候,他亦时时不忘透过黄书而追踪晋 韵,这在他的一篇题跋中有所表白:“双井(黄庭坚) 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姑沦其书: 积功固深,所得固别,要之得晋人之韵,故虽形貌若 悬而神爽冥会欤。此卷驰骤藏真(怀素),殆有夺胎之 妙,非有若像孔子之类也,其故乃是与素同得晋韵然 耳。”祝允明主张“沿晋游唐,守而勿失”,要既以晋 韵、唐法为根本,又表现自己的个性神貌,追求功性 并存的境界。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卷,纸本,纵32. 9厘米,横842.6厘米,藏于苏州博物馆,是其56岁 时的杰作。高头长卷,洋洋洒洒近千字,“奔蛇走虺, 骤雨旋风”,意到笔随,一气呵成,有行风行水上之势, 变幻无穷。祝允明的书法面目多变,每卷有每卷的情 致风规,如这卷草书,用小笔硬毫,笔画瘦劲而婉约, 纵横挥洒,满纸云烟,偏多怀素遗意。全卷前段尚有 拘矜之态,愈后则愈解脱自在,最后渐入化境,超妙 自得。全卷草书多用连笔连字,以至兴到之时,笔势 自生,大小相参, 上下左右,起止映带,都能达到神 妙的意境。张凤翼在跋祝允明的一卷草书时曾引黄勉 之歌云:“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诚然, 自祝允明后,吴门书风为之一变,开创了最有代表性 的新局面。吴门书派也从此涌现出—大批知名书家, 成为当时全国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流派。

释文:
滕王阁序并诗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子]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
正德丙子春日枝山老人允明书。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