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笔凝古意 墨含春秋
----读张改琴书画集感悟
——雒青之


  张改琴的书画作品以凝重、古拙的笔墨,浓烈率真朴素的乡土气息和简练概括雄浑有力的手法,在画坛赢得较高的声誉。张改琴一直秉承着西部书画家对自然与人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理想,自觉地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作状态调整到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追求诗境的独立艺术品格上。

  作为西部上生土长的女书画家,张改琴的书画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呈现着天真和天然的雄宏气度,而且她的创作语言和审美取向始终扶摇直入西部艺术的文化架构和生命源泉中。她工于楷书、行书、隶书,字里行间流通着古拙之气与清雅之风。她对唐碑、汉碑、魏碑的深入猎涉和意契神融,表现为作品中如睹画境般的笔力、笔势、笔韵、行云流水似的行书真正达到了自由自在的妙境;而神清气爽的隶书则不见雕琢痕迹,俯仰顾盼,活泼飞动;她的楷书作品也很有风貌,既有盛唐气象,形瘦实腴,又有当代书法艺术的充沛气韵和节奏美质。毫无疑问,张改琴对各种传世名帖的虔心研习,足以使她的书法作品不饰铅华,自然和谐地表达着内在的情愫和生命的意象。在为数不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女书法家当中,张改琴对传统碑帖的借鉴和运用是最具个性特征和创新风范的。统观她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她尤其把握住了"宋书尚意"的艺术特质,,总是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意识以灵活多变的笔法、章法融聚成富有时代气息的意境、意韵、意象、意绪。因而,读她的作品既不会有那种了无生趣的娘娘气,也不会有那般立马横刀的生蛮味,萦绕在作品中经久不散的艺术情调和节奏韵律不是性别可以决定的,而是舍弃了一切功利束缚的将艺术、心灵、自然、灵感、经验贯通在一起的和谐状态。

  作为书法家的张改琴与作为山水画家的张改琴在艺术精神上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倒不仅仅出自"书画同源"的认知层次上,更重要的是张改琴具有深度表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关系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底蕴。在张改琴的家乡陇东高原,最能够让她游目驰怀的那些山峦、窑洞、野地、树木、清泉等等,寄托了她内心世界中既高且远的艺术情思和乡上情结。在张改琴的山水画作品中,是没有山林隐逸之气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乡音的吐露、乡情的渲泄、乡愁的记录、乡风的烙印。与她的书法作品所展示的个性特质相比,她的山水画作品则呈现着丰富的群体特性,她是把家乡的皇天厚土和沧桑云烟看作是自己的文化圣土和精神高地的。在这一点上,她与众多的西部山水画家有着相通的艺术心灵。

  当然,张改琴并非在用山水画这种创作形式进行"寻根",对她来说,那沐浴着秦汉之风的故土本身就是荡气回肠的精神家园,她创作的山水画不过是对大地上的生存与生活的心灵回应。的确,在她的这些描绘陇东风情的山水画作品中,有三个特征是分外鲜明的:一是她的笔墨始终紧扣生活的原生态,艺术与生活互为表里;二是她的心灵没有对人类的生存空间不加倾注,她对大自然的亲近感表现在绘画中就是心象合一;三是她善于以画写诗,诗画交辉,每一幅作品都表达着极为深厚的牧歌式的心灵体验,既像是质朴而沉雄的古典词章,又像是疏放而自由的散文诗短章。张改琴的山水画得助于书法,金石的精髓融入绘画之中,相得益彰、交线交织、粗笔大线在山水皱褶中大现功夫。以书入画所形成的线条美和动态感充分体现了书画艺术的相谐相生:在运笔上有快有慢而具节奏感、有曲有直而具造型美、有藏有露而具想象力、有起有伏而具律动性。尤其是她能够调动笔墨把孕育在奏汉故地中的历史迹象与生命色彩,较为圆满地折射在山脊纵横的高原谷地和乡村民舍的画幅中,达成了"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美学格调。可以说,张改琴作为西部有代表性的女画家,已经达到了从传统型画家向现代型画家转换所应具备的审美高度。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评说中国画的特性:"它的特性不是超越自然,而与自然相融合。"而张改琴的山水画正是深切地传达着自然率真、回归乡土、情景交融的创作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追求。

  我们期待并深信张改琴的书画创作,能够不断提升和丰富陇原书画的独特审美能量,同时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西部书画家、尤其是女书画家超越平静的生活状态,到大地山川中开掘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精神,以呼应来自生命、生活和自然的"运动和颤动".

雒青之:甘肃省美协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声明:本版图片由于无法得到作者授权,不作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速与本站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