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刚柔相济 物我一体
----我心目中的张改琴
——董 伟


  她从黄土高原深处走来,带着淳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着对事业的一片美好憧憬,厚积薄发,真情倾注,在短短的几年里,摸爬滚打,着实开拓出了甘肃书法一片新的天地。人们对她先是迟疑,再是观望,直至钦佩,她就是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改琴。

  我与张改琴面对面的接触也不过三两次,以前对其学书历程、发端及师承了无所知,我没有研究过她。多年来,我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事,很长时间不知道书协的大门,倒是几年前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我与当时已是省书协主席的她相识,那次与她坐而论道的都是一帮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她亲和谦恭的态度使我减少了几分畏惧,她对后学真诚无私的帮助给我增添了几分信心,她给我最直接的印象是:热情、乐观,有思想、重实干。从那以后,我踮着脚尖儿关注起书协的动态了。近年来,在她的领导下,省书协组织机构逐渐健全完善、《甘肃书法》创刊、书法奖励基金设立、"张芝奖"成功评审、两次国家级大展在甘肃举办、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得以成功运作、书协内各专业骨干队伍建立并发挥作用、会员发展及在全国各种大展中甘肃地位的提升等等,这一切无疑给了大家一个个满意的答复,张改琴以及以她为首的书协班子的奠基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张改琴是成功者。她不但是一位成功的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画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成功的关键因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平民心态。张改琴出生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相对落后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陇东农村,乡野生活灌输给她最多的恐怕是对普通人的亲近和尊崇,这种良好的修养伴随着她一直走到了现在,尽管身居高位,但始终未脱本色。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她临事不怒不惊,见人不卑不亢,丝毫未见大官和名家的架子,特别是历经长时间基层工作的磨练,使其对平民百姓所思所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更大范围的人敢于走近。书协是一个群众组织,联系的都是普通人,以平民心态对待群众,自然赢得了大家的支持。这一点毫无疑问为其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本土观念。甘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书法史上,甘肃也曾经闪烁过耀眼的光辉,这里是张芝、索靖的故里,这里是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的原乡,这里是敦煌艺术的摇篮。 张改琴一直生活在陇原这一块文化沃土上,多年来汲取了丰富的本土文化滋养,更为可贵的是她秉承了优秀的传统并使之尽可能发扬光大,作为省级书协的主要负责人,她鲜明地倡导并支持走甘肃特色的书法发展之路,以最大的热忱和有效的措施弘扬本土文化的精神,做出的成绩可圈可点,前面所提"敦煌杯"、"张芝奖"等等,窥斑知豹。做本土文章,让甘肃书家找到了归宿,让省内外同行刮目相看,也赢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三、开拓意识。张改琴所做的工作无疑是开拓性的,这与她对甘肃书法高度负责的精神分不开,同时与她坚忍不拔的毅力紧密相关。平素看起来柔弱的她,实则有一种干事的狠劲,面临困难毫不退缩,选中目标义无反顾,在许多方面开拓了新的局面。这几年,她在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书法事业方面想了不少办法,效果显著;在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培养人才、带动队伍方面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在繁荣书法创作、加强学术研讨、扩大对外宣传、提升甘肃形象方面目光长远、步伐稳健、已见成效。甘肃书坛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回过头来再谈她的书画。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塬上风――张改琴书画作品集》是她最新力作,以这部大块头专集的出版为标志,可以说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她目前最高的创作成就,同时也标志着她的书画艺术渐入佳境,走向成熟。

  有人从张改琴的书作中品出了一个"清"字,作出诸如清风、清韵、清流、清秀,清朗、清舒、清华、清晰之类的概括,我以为从其小幅和多字行书作品中观之,这一特点比较明显。张怀瓘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张改琴作为一位女书法家,尚柔尚美是其内质,但这并不是张改琴书法风格的全貌。她的作品中更多传递出的是阳刚与大气,刚柔相济才是她的基本特征。张改琴受碑学思想影响很深,她的楷书从魏碑入手,对《爨龙颜碑》、《张黑女墓志》领悟尤深。结构谨严有法度,但不守死规矩,巧妙的挪、让,使字的造型多变,少了呆板,增加了意趣;线条厚重,质感强烈,刚劲有力,同时揉进了行书的灵动,运笔上轻重缓急把握得很有度,时有枯笔,颇有古韵。她的行书中又有楷书的稳重,字字独立而气韵贯通,特别是前几年的作品比较细腻,在布局上疏朗,碑意非常明显。去年以来,其书风有了大的变化,以选在作品集封面、封底的两幅作品可以看出,枯润干湿变幻无穷,节奏感增强,雄强大气,挥洒自如。从书法作品的体裁上看,张改琴似乎偏爱对联,作品集中收集的对联有三分之一多,这部分作品大气磅礴,视觉冲击力很强烈,这是她书作中的一大亮点。

  张改琴以书入画,以画为书,无论是书还是画,阳刚之气充溢其中,都给人以一种振奋、一种力量,笔墨间流淌的是对生活经过细致入微的体察后吐露的真情,是黄土高原后人乐观向上、寄予美好明天的精神追求,是心画、心语、心声。从其画作可以感受到,她已与生她养她的黄土塬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那些在窑洞前嬉戏的孩子,小院里的麦垛、箩筐,山梁上稀疏的小树、小草都成了她永远割舍不掉的浓浓的情感。回报黄土、回报人生是她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苏东坡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及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纵观其作,再对照其人生经历和品格,二者完美地融合,这正是其可贵之处。

董 伟:《墨坊》副总编

声明:本版图片由于无法得到作者授权,不作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速与本站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