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法简史 | 书法欣赏 | 书法理论 | 篆刻欣赏 | 写字有方 | 书法教材 | 书法百科 | 书法字典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萧蜕庵(1876-1958)


   江苏常熟人,初名敬则,一作原名守忠,后改名嶙,又名蜕,字盅孚、中孚,别署蜕盦、退盦、退暗、本无、叔子,号寒蝉、罪松老人、苦绿、褐之、聩叟,晚号南园老人。斋堂为旋闻室、劲草庐、铄伽罗心室。幼秉家学,博通经史,精小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庠生,早年入南社,又为同盟会会员。嗜酒,喜禅悦,与释弘一友善,工篆隶书,隶书多取《华岳庙》、《礼器》、《曹全》、《石门颂》诸碑,恪守汉法,以浑朴、劲拙见胜;楷书得力于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兼学苏轼、米芾及刘墉,晚年习李邕《端州石室记》及《麓山寺碑》,所作丰腴雅致;行草书圆润而活泼,颇具苏轼、陆机之神韵。亦能治印。民国时有“江南第一书家”之誉。尚气节,沦陷期间,他蓄须僧服,奸伪许以重金征求他的书法作品被拒绝。解放后,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然未就任。著有《劲草庐文钞》、《蜕庵诗钞》、《小学百问》、《书道八法》、《文字探源》、《华严字母学音篇》等,书论多见于题跋。他一生收过不少弟子,著名书家邓散木、翁闿运、沙曼公皆出自其门下。

  萧蜕庵较康有为生年晚了五年,正赶上碑帖对抗的剧烈时期,然而他能以辨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他说:“……学者通其意,则南北一家。否则学魏为伪体,学唐为匠体,无有是处。”因此萧氏书法四体皆工,篆尤精。萧氏在《自传》中说:“蜕于书无不工,篆尤精。初学完白,上窥周、秦、汉代金石遗文,而折衷于《石鼓》,能融大、小二篆为一。不知者谓拟缶庐,其实自有造也。”萧蜕庵自评四体书中“篆尤精”,和别人的评论是一致的。

  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工,尤以篆书名扬大江南北。萧蜕庵的篆书除学邓石如外,还受吴昌硕影响,自许甚高,以为篆书成就在前辈名家吴昌硕等人之上。初学邓石如,他说:“学篆书当求秦以上,唐以后不足学。而汉碑额多活泼多动,有奇趣,可以取法。”这种认识使他放弃学邓石如,以后“上窥周、秦、汉代金石遗文,能融大小二篆为一”,师《石鼓》、《泰山刻石》。篆字基本是用圆笔,笔法较简单,结构也少变化。吴昌硕写《石鼓文》笔法霸悍老辣,结体修长欹侧,在这一点上,萧蜕庵不受其影响。他对篆书,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篆书贵圆转自如,贵柔中有刚,贵结构紧凑。必须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吴大澂写得是方了,可是不够圆转,不够流丽;杨沂孙呢,又嫌圆而无骨,结构松驰;吴昌硕则刚有余而柔不足,尤其他那种缩项耸肩的样子实在太怪了”

   萧蜕庵评前贤的不足,我们不妨反观,正可看作是他的长处。萧蜕庵又论:“凡学古人文辞书画,须日夕观摩,反复百数十遍,始可得其深处,方知前之所谓有得者,正其坏处及习气处也。即其深处,亦无止境。要识的前人坏处、习气处,丝毫无犯,更能得其最深处。昧者或以其坏处、习气处误认为深处,乃万劫不复矣。”从上述言论中可以看出萧蜕庵对书法学习的取舍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萧退庵另一个叫人称道的地方是,他主张书贵自然,以造作为书家大忌。这一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行草书中。

【作品欣赏】↑TOP


甲骨文联
行书中堂
篆书七言联
石鼓文联
行书七言联
赠宝纶先生篆书轴

【相关文章】↑TOP
《萧蜕书法得失论 》(作者:徐利明 王中彦)
《萧蜕的书法、学识和为人 》(作者:李海珉 )
《萧蜕三题》(作者:沈江)
《萧蜕的篆书艺术》(作者:陈凤珍)



版权说明 | 联系本站 | 站内搜索 | 繁简转换 | 书法年历 | 年号查询 | 干支对照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1999-2024书法空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39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