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 | 联系方式 | 相关报道 | 网站地图

传统与现代

        ——写在前面



  在世界艺术之林,惟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东方文明的独特性,惟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惟中国书法最能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这么说,书法是中国人的“注册商标”,她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几千年来,这种表意文字又为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明从未间断过,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是罕见的,汉字作为交流思想、社会交际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中华各民族之间,她为民族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汉字从图形、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甲骨、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书写应用逐渐完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又不断融入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和创造,逐渐形成了世界文字中唯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写艺术——书法。


  作为一门发展了几千年的独立的艺术,书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方块汉字书写讲究点线搭配的变化,这本身就是这种艺术的造型基础。又通过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淋漓尽致的表现,书法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她起于点画用 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点画之间,法度森严而又活泼自然、变化多端;墨色之间,黑白分明而又枯湿浓淡、五光十色;整幅之间,错落有致而又杂乱无章、粗头乱服:似乎平淡无奇,却又耐人寻味,甚至欲罢不能,让人如醉如痴;似乎点画狼籍,却又睿智无穷,甚而惊世骇俗,令你拍案叫绝——书法同古老的东方哲学、文学以及绘画、篆刻、建筑、雕塑等艺术息息相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书法形成了自己一整套艺术规律。人们早就在书写发现了这种美。东汉时,文学家杨雄就说“书,心画也”,稍后的蔡邕(133-192)更从哲学的高度申述了书法艺术的崇高性,提出“书者,散也”的理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唐.孙过庭《书谱》)。书法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都喜欢寄情于毫末笔端,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倾注于书法艺术之中,同时也造就了无数的书法艺术家。那些灿若群星的知名的或不知名的书法家又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汇成了我国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中国人的书法艺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我们从1999年11月将第一个页面上传到免费个人空间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慢慢壮大充实,终于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这个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我们有责任、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书法艺术。 资料是不断积累的,我们需要浏阅大量资料,但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目前只能推介下列部分内容,一些地方还多多少少的引用了相关网站的资料,一般我们会在页面相关位置注明出处的,在此,我们谨表诚挚谢意,如果你觉得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 1999年11月14日——《平心堂》http://jiqi.363.net
  • 2000年《平心堂书法空间》—>《书法空间》分别使用多来米与163空间,曾用http://jiqi.myrice.com 、http://go.163.com/`610并开始使用http://610.126.com虚拟域名
  • 2002年4月8日起使用《书法空间》http://9610.com域名
附:本站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名家法书》丛书  许礼平 苏士澍主编(文物出版社)
《中国书法全集》刘正成主编(荣宝斋出版)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法书全集》全18卷 启功主编 (文物出版社)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碑刻全集》全6卷 王靖宪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法帖全集》全17卷 启功 王靖宪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书法文化大成》金开诚 王岳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书法浅探》 郑晓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艺术大系—美术卷—书法篆刻》王冬龄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书法欣赏》冯振凯著(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出版)
《书道艺术》(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出版)
《首都图书馆藏名家墨宝集萃》首都图书馆编(学苑出版社)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法书卷》李晓峰主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

CD-ROM
  《中国历代艺术-书法篆刻编》茅子良责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北京银冠电子科技公司出版)
  《中国书法大典》陈生明责编(江苏省出版总社出版)
  《古代中国书法》张列元责编(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网站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无锡博物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
山东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院
重庆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
湖北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
苏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
绍兴市博物馆
青岛市博物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香港近墨堂
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
澳门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弗利尔美术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

 

《书法空间》版权说明:

  • 《书法空间》旨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网站没有任何商业利益,不以盈利为目的!本站资料全部免费下载,仅供学习参考使用,如需引用,请尊重本站或原创者的劳动,请务必与本站或原创者联系,本站不承担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责任!

  • 《书法空间》部分内容,引用了网络上的一些资料,现在,我们一般会在页面相关位置注明出处的,在此,我们谨表诚挚谢意;由于时间原因,以前部分内容未标明出处,我们深表歉意,如果你觉得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书法空间》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 《书法空间》尽量选用一些可信的书法作品,但不能保证所有作品的真实性,如果你对《书法空间》的作品产生异议,请与本站联系。

  • 《书法空间》互动栏目的观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的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认同他的观点,也请广大网友珍惜这个空间,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 《书法空间》制作的图片,以前会在页面一角打上本站的域名http://www.9610.com(曾用过http://610.126.com,已作废)水印。鉴于本站发展宗旨:永远开放,资源共享,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因此本站自2013年3月始,新制作的图片不再打上任何水印 ,感谢大家支持,谢谢!
  • 相关报道:

    《刘有林:一个书法教师的“资源共享梦”》(《中国艺术报》2014年12月19日。作者:秦兰珺、王健)

    《书法空间》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网名:jiqi
    电话:15366109610
    QQ:59529627
    E-mail:shufakongjian@126.com
    59529627@qq.com

    扫一扫 有惊喜

    微信公众号
    可以直接在微信-通讯录-公众号里添加“书法空间”

    Introduction

    Chinese calligraphy (Brush calligraphy) is an art unique to Asian cultures. Shu (calligraphy), Hua (painting), Qin (a string musical instrument), and Qi (a strategic boardgame) are the four basic skill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Regarded as the most abstract and sublime form of art in Chinese culture, "Shu Fa" (calligraphy) is often thought to be most revealing of one's personality. During the imperial era, calligraphy was used a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selection of executives to the Imperial court. Unlike other visual art techniques, all calligraphy strokes are permanent and incorrigible, demanding careful planning and confident execution. Such are the skills required for an administrator / executive. While one has to conform to the defined structure of words, the expression can be extremely creative. To exercise humanistic imagination and touch under the faceless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also a virtue well appreciat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ink, the thickness and adsorptivity of the paper,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rush, the artist is free to produce an infinite variety of styles and forms. In contrast to western calligraphy, diffusing ink blots and dry brush strokes are viewed as a natural impromptu expression rather than a fault. While western calligraphy often pursue font-like uniformity, homogeneity of characters in one size is only a craft. To the artist, calligraphy is a mental exercise that coordinates the mind and the body to choose the best styling in expressing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t is a most relaxing yet highly disciplined exercise indeed for one's physical and spiritual well being. Historically, many calligraphy artists were well-known for their longevity.

    Brush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loved and practiced by Chinese. Koreans and Japanese equally adore calligraphy as an important treasure of their heritage. Many Japanese schools still have the tradition of having a student contest of writing big characters during beginning of a new school year. A biannual gathering commemorating the Lanting Xu by Wang Xi Zhi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 in Jin dynasty, ) is said to be held ceremonially in Japan. There is a national award of Wang Xi Zhi prize for the best calligraphy artist. Not too long ago, Korean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required to excel in calligraphy. The office of Okinawa governor still displays a large scree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s a dominating decor.

    In the West, Picasso and Matisse are two artists who openly declared the influence by Chinese calligraphy on their works.
    [This article has been requested by quite a few educational institutes for teaching purpose. To request permission of reproduction,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at: sllee@asiawind.com
    以上英文简介资料引自裴明龍China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