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书法与爱心的交织
作者/《中华英才》记者:石 伟


  蔡祥麟是一位有情有性有人文人生情怀的诗人书法家。他那真诚的诗心则亮出了作为当代书家十分难得的嫡派,体现出一种具有当代艺术精神的品格。

诗与书相得益彰

  蔡祥麟学书从法度谨严的唐楷入手,后转而广泛地涉猎古朴、浑厚的汉魏碑版造像。近年,又钟情于流畅自然的宋明写意书风,尤重视线条质量及神韵,崇尚古、雅、新的审美境界,使其艺术风格以雅逸、清新、蕴涵丰富而著称。唐代孙过庭在其著名的书法论著《书谱》中说:“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审美主体情感体验恰如其分的体现,就如王羲之“情深调和”,是创作与情感的交融。正因为如此书法也才有了王羲之《兰亭叙》,颜真卿《祭侄稿》。蔡祥麟也提出书法艺术应以文化内涵为主体追求,形式次之的主张,并身体力行,他的创作力求内涵隽永,突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融洽,相得益彰。

  书法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其形式则从属艺术。书法首先是文化,其文化性体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易、儒、道、释等古典哲学精神包容性极大,囊括了诗、词、文、艺、理以及书家的学识修养、品格个性等诸多内涵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和生命情怀。蔡祥麟的书法正体现着这种文化内涵。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展览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其诗、书皆具有高格。近十年来,主张为艺应视野宽、视线深和视点精的蔡祥麟,还沉潜于古体韵律诗词的研究与创作,每有兴会,便吟诵一二,常有佳作问世,因而他的书法作品只书写自己的诗词、联句,这也是他书法创作的主张之一。

  诗是诗人心灵的颤音,诗是书法艺术的亲密伴侣。蔡祥麟的诗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诗心真淳,诗风清涌。蔡祥麟的书法多以自己的诗作为创作题材多属“及物兴怀”,有感而发,情至而吟,追思人文历史,赞美山川风物,包含着对民众生活的关切、对民情民风的热爱和对当今时代正在推进的伟大事业的乐观态度。

  蔡祥麟行走西部,履印三陇,几乎顺穿了二千多公里甘肃段的古丝绸之路,所到之处大都留下了情真意切、气格豪迈的诗篇。这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也足以说明他能够达到书中有诗、诗中有书、诗中见书、诗书合一、相融相彰的意境,表达出自己的文化品位与文化精神,不仅打破了书必唐诗宋词的常规,而且能够让读者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
诗,肆意旷达,激情奔放;书,清雅大气,蕴藉风韵,诗书合璧,佳作迭出,在当今书坛,是不多的常以自作诗人入书的诗人书法家。同时蔡祥麟的人生也是乐观的。他的诗句,有诗的内涵,更有人文本质的内涵。

艺术追求渴望完美

  多年来,蔡祥麟以一手灵动多变、才情飞扬的书法面目,让人从中领略到他胸寓丘壑、腹有诗书的大家气度。同时,他又以一个书法战略家的眼光与胆识提出了颇令书坛瞩目的书法创作中的“三性”与“三境”之说,这都是多年来他对艺术现状的思考和书法纵向发展的反思。他对书法艺术“三性”的解读是基于书法必须以汉字载体做基础,但从书法是“古典美艺术”与书法是“高雅艺术”的本质来看,他是站在当代美学的高度来衡量和关注书法的。他认为:经典书法是建立在古典传统基础上并具有时代性的。因而,通过先进的、缜密的、客观的分析与判断,我们所从事的艺术或艺术活动才能从中领悟到这门艺术的真正本体以及它发展的脉络,继而发扬光大。

  在对书法三性的阐释中,我发现蔡先生的观点并非老生常谈,他更着眼于文化概念这个大范畴。同时蔡祥麟强调中国书法需要表现作者的性情和综合修养,毕竟书法艺术它包涵的内容太广,可探求性太深。所谓“人书双修,通古达时”,这种审美观念对每一个书法家来说都是很贴切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见其对书法的创造性和艺术理论的前瞻性是“与时俱进”的。

  蔡祥麟在长期的书法创作中,以及十余年在主管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和展览工作期间,便留意于当代书坛的千变万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寻,他提出了书法“三境界”(即功力、学养、才气),严格地说,“三境界”的提出当时也并未在表面繁荣的书坛“吹皱一池春水”,而是随着中国书法建设的成熟与走向理性之后才渐被人们接受认可继而推崇的。这在当时,一个有着责任感的艺术家在浮华与虚张的书法状态下显得很无奈!难怪,当假、大、空的理论与互相追捧的文章充斥书坛,三百年前那句“笔墨当随时代”的余响尤在耳边,这点到实处和源于发自心灵的呐喊都在书法的汪潮中被淹没,确实令人感叹!

  蔡祥麟对书法创作也有独到见解,即书法的“五扬”、“五抑”说。五扬者,即文气、雅气、静气、清气、才气;五抑者,即俗气、匠气、浊气、火气、霸气。他的“三境界”说是对他“五扬”、“五抑”理论的总结与提纯,纯粹得一如行走于“曲径通幽处”、感受“禅房花木深”的壮观,也让人看到他艺术理念中深入浅出、渐行渐远的清澈,思想看似流水缓缓,实则飞泉鸣玉。蔡祥麟特别指出,书法不是简单的艺术。画主要是以形和色来表现的,书法则是以线条和韵律来表现的,看似简单,其实既丰富又深奥,已形成了深刻内涵的文化特性,与其他学科有相关联的紧密性。作者的学养不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产生出高的雅的境界。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脚印,首先要博览、博学,包括文、史、哲等。从事书法创作与研究,只知道二王是远远不够的。

  要自己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风格。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创作的升华,同时又是为书法创作服务的,但必须清楚只谈空的理论,或是束之高阁是不行的,对西方的美学观点,要知取舍明判断,创作首先要讲内涵,其次才是看形式。

蔡祥麟的“教育情结”

  蔡祥麟十分喜欢一首古诗,就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特别是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千古名句,可谓对他扶困救危、关注西部教育的义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蔡祥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行列。2000年他设立了“情系西部教育事业蔡祥麟扶助奖励基金”,目前得到扶助的学生已有96人,奖励的教师有65人,至今捐出的扶助款已达23万元。

  蔡祥麟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地扶助贫困学生,尽心倾力,赢得了陇原各界的如潮好评,每每面对美誉之辞,蔡祥麟总是真诚地表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真诚地愿意尽己所能做点事。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经济开发,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上,文化艺术上做些大手笔。有了两条腿走路,我们的书法家、画家等艺术家要是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尽点绵薄之力,整个西部的贫困面貌就会快一些改变。”

  蔡祥麟先生秉承了中国文人的“究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品格。他说:“不论什么人,普通公民还是艺术工作者,只要还具有中华民族起码的一些道德品质,在你取得一定成绩和荣誉后,首先应该想到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大众。这是一个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道德准则和作为社会人的天职。”

  人生的价值,一是创造,二是贡献,尤其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付出要比索取多,这是我采访了蔡祥麟后的一点感受。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如今,我们仰望苍穹,星空依然璀璨清朗;而俯察内心,崇高的道德却需要我们在心中再次温习和呼唤,值得高兴的是,蔡祥麟以实际行动震动了我们的内心,也一定会震动大家的内心。

  这份震动和理解,还有这种精神将会充溢在天地之间,人世间就充满了真挚的爱,国家就充满了兴旺发达的希望,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声明:本版图片未得到作者授权,不作商业用途,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