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健笔行云傲书坛
记滨海籍著名书画家、省国画院副院长管峻
作者:陶必虎


上一页 | 首页

转自滨海新闻网

     管峻,1964年出生,界牌镇三坝村人。1983年入伍于苏州武警,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省国画院副院长、省书法院执行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委员会主任、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分别在全国四届中青展、七届全国展、八届全国展、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军书法展等各类大赛中获奖。
      坚定奋发的少年

      管峻的出生地,位居黄河古道边。在记忆的最深处,这个地方永远是遍地白色梨花、遍野金黄油菜花的美景召唤着他。然而,她的荒凉和落后又驱使着他必须“走出去”。
      管峻12岁时,父亲的去世使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姐妹6个,大一点的都嫁娶了,最小的管峻留在母亲身边。母亲患有慢性病,坚强的妈妈,却要求儿子还是要读书。从开始认字起,幼小的管峻就用破毛笔蘸清水,在一块村上私塾先生留下的古砖上反复写字,每天要写上1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3岁,字写得有板有眼的管峻开始给大队写标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谁也不会想到,这些政治标语竟然催发了一个孩子对写字画画一辈子的热爱。当时,村上每家每户的墙上,几乎都留下了这个孩子用石灰水写的笔迹。上高中时,整个公社所有的宣传标语都开始归管峻写。
      他临摹老虎、仙鹤,还有毛主席像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画像,到县城新华书店的旁边去卖。一个小孩摆摊,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有一天,还引来了一个貌似官员的人。他说:这是你画的?管峻说是的。他又和蔼可亲地说,你画这么好,想不想工作?一心想跳出农门的管峻一听高兴坏了。第二天一早,他赶了30多里地,到了一个制镜厂。他的工作就是在镜子上画喜鹊登梅、丹凤朝阳、荷花鸳鸯这些吉利图案。
  
      人生的关键一步

      1983年,管峻光荣入伍进苏州武警。新兵连在封闭的西山岛,岛上异常安静美丽,有如世外桃源,但训练却是魔鬼式的。他的训练出类拔萃,经常作示范。刻苦的训练,让睡眠变得无比珍贵,中午的1小时午睡,是唯一的空闲。战友们都睡觉了,管峻却一点不懈怠地去练字。
      由于出色的表现,他被推荐去做了放映员——这是部队里最轻松最惬意的活,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的心里很清楚:放映员,不可能是自己人生的定格。他开始大量创作,大量投稿,一年竟然有一两百幅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出来,在文化积地深厚的姑苏,他已经小有名气。
      这时候,享誉书坛的老先生瓦翁推荐他去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一年的进修结束后,管峻决心要考进南艺读书。专业课没有问题,但高中时薄弱的文化底子开始折磨他。他回到老家,找了滨海中学最好的老师突击补习语文、政治、地理等文化课。最后,他过南艺分数线5分,顺利过关。
 
      艺途中的“贵人相助”

      著名书法家李敦甫,从管峻14岁时就开始指点他临习各种书法字帖,对一个乡下的小毛孩倾注了无比的热心,让他从此走上纯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道。著名书法家、时任公社书记的周崇华对管峻关爱有加,不仅在书法技艺上给予指导,更在生活上给予莫大的关怀和资助。著名书法家瓦翁与管峻在苏州因书法结缘后,视管峻为挚友。往往管峻两周不去,他就会寂寞难耐,修书一封,上写:管峻同学,多日不见,有暇请来屋里小谈。他对管峻的评价是:刻苦、用功,很有灵气。
      管峻母亲是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解放后谢绝了南下安排任职的机会,安心在家乡抚养儿女。在丈夫早逝后,她如男人一般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她的坚忍不拔、顽强意志,都是管峻生命的原动力。
      现在只要有暇,管峻都会回家看望妈妈,每年回家至少10趟。母亲从未过一次生日,在她80岁那年,管峻想一定要好好给她过一次。但太忙了,一拖再拖,等到终于有空时已经到了11月,那天,其实是父亲的生日。也恰逢父亲逝世30周年,而母亲的生日在5月。很多朋友、乡亲、县、镇领导都自发赶来参加寿宴。老太太非常高兴,生日宴会行将结束时,她突然要求在台上唱歌……此时的管峻,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所有的努力、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抵不上此刻母亲的微笑更珍贵。

      凝聚着友谊的《西迁之歌》

  2006年10月17日,南京古南都饭店花团锦簇,人声鼎沸。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与中共新疆伊犁州委员会宣传部联合举办,由管峻书写的书法长卷《西迁之歌》捐赠伊犁锡伯族纪念馆仪式正在这里举行。省文联主席顾浩,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洪锦华,新疆伊犁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中等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
  在我国西部流传深广的长诗《西迁之歌》,描述了我国东北锡伯族为了保卫祖国西部边疆、奉命西迁伊犁的历史。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壮举,一直是激励西部各族人民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动力。伊犁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已建立了伊犁锡伯民族纪念馆,来此参观学习的全国各地的宾客,都为锡伯西迁的故事感动。
  2005年,在新疆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中央领导考察伊犁,参观该馆时指示要宣传好西迁锡伯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锡伯自治县的领导希望能利用江苏文化大省的资源,帮助该馆添置一些内容和设施。在省文联领导、国画院以及江苏援疆干部的热心帮助下,省国画院书法家管峻接受了手书汉语《西迁之歌》(该馆已藏有锡伯文《西迁之歌》书法长卷)的艰巨任务。管峻历时半月,创作完成了长15米、计500多行、约4000字的正楷书法长卷。
  “披荆斩棘过了万水千山,栉风沐雨经受了万般苦难……”管峻说,创作过程也正是自己颇受感染教育的过程。创作前,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与文献,力求能将锡伯族西迁的精神融会贯通到他的书法创作中去,让广大的观众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也能够体会到锡伯族西迁的伟大意义。他反复研读了原文,沉浸在历史的风雨中。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夜深人静时挥毫泼墨,他深有感触的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在寂静中聆听历史的足音。”在捐赠现场,管峻的正楷书法长卷让不少业界人士大开眼界,卷中的静、雅之气也让人回味无穷。
      此次江苏书法家捐赠书法精品的义举,为锡伯民族纪念馆增添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也成为两地友谊与民族团结和友好交流的艺术见证。
    
      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意”

      2011年1月8日,深圳雅昌艺术馆,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注定会被万众瞩目,因为此间上演一场书坛妙戏:一个曲艺界的精英与一个书法界的精英联袂登台,举办《墨舞丹青·喝彩大运——姜昆、管峻书画展》。此展的热点在于:其一、姜昆居然钟情于书法;其二、管峻为何跟姜昆一起举办这样的联展;其三、两个艺术家缘何把展览置于岭南大都市深圳。这个雅昌艺术馆,一定藏龙卧虎,很会运作,“大学生运动会”、“管峻”、“姜昆”三者艺术地组合在一起,极富想象力,如此天才,日后风马牛也可相及了。无论观众做哪种猜测,不管怎样,起码,这个雅昌艺术馆真的令人难以忘怀了。
      然而,令亿万观众没有想到的是,这出“妙戏”并非大运会执委会所为,却是管峻的“杰作”。
    原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的前一个月,大运会执委会的朋友致电管峻说,他们有意想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添加到大运会里去,邀请管峻以大运会为主题举办个人书画展。按常规,管峻理应拒绝,首先管峻目前还没有举办展览的心理准备;第二时间太紧,一个多月筹办一个大型展览,许多细节根本来不及准备。
  大组委规定的时间必须在2010年12月底之前举办,因为此次展览开幕式实际上就是大运会多项工作开始启动之时,其意义非同一般。管峻忽然有了让自己努力一下的冲动。于是,静下心来梳理近年留存的作品,再依感觉创作一批新作。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体育盛会。管峻便忍不住想要一个组合、一个默契生动多趣的组合。这样,一个念头油然而生,约请亦师亦友的姜昆共同举办这个展览。姜昆先生是我国曲艺界的领军人物,然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令管峻感动,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创作。管峻一直认为:中华文化的弘扬需要众多的人来进行实践,更需要一批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人物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而姜昆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想法拟定后,管峻便与姜昆商量,未料一拍即合。其实,时下很多人除了本专业之外一定还会有些其他兴趣爱好,有时候这种兴趣之浓会超出其所从事的专业本身。管峻平时除了写字画画,每周会坚持打两场篮球,这不单单为了强身健体,更多的是兴趣使然。从事书画创作的人相对爱静,而动静相宜的生存状态,既能保证体能需求,也滋养着书画创作。犹如管峻所创作的小楷及大草,从极致的静到酣畅的动,都真实地显现着一种美的境界。
      管峻和姜昆,虽然从事不同的专业,但充满创作活动却又深深迷恋着传统文化的共同心境。所以,这样的跨界组合,不仅给书法界带来新的人文资源,也给曲艺界增添优雅古韵,更为朝气蓬勃的大运会注入中华文化的悠悠汉风。

凤毛麟角的楷书
  
    现在写行草书的人特别多,而写楷书的人则较少。写楷书的人少,指的是那些写楷书写出自己特色并且可以公开展示给大众的人少。变一种说法,就是练习楷书的人不少,而写好楷书的人不多,写出自己特色的人就更不多,是凤毛麟角了。管峻就是这样一位写楷书且写出了自己特色的一位“凤毛麟角”的书家。
    楷书难写,是因为楷书是“不遮丑”的,即使有一小点毛病也逃不出欣赏者的眼睛。然而管峻却能写得好,他的成功给学书者启示良多。
    管峻的楷书首先体现一种“正”。有人说楷书本身就很“正”,为何还说要把握“正”?因为大部分学习楷书的人,为了追求字的结体,最后写楷书变成了安排笔画摆的姿势;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楷书写得险峻,殊不知适得其反,字反而显得很扭捏,失去了楷书应有的“正”气。柳公权有“心正则笔正”的故事,这则故事很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柳公权的笔谏。其实,并不完全这么认为。写字若心不“正”,字的确很难“正”。总是想“欹、侧”,很多时候是反而让书法作品失去“正”气之雍容,失去“正”气之不阿,从而走向它审美的反面“小”和“丑”。试着欣赏管俊的楷书作品:每个字给人的感觉都是站的“直”、站的“正”。他的字重心位置不会忽偏左、忽偏右。他是以笔直的竖画挺直腰杆的,他是以劲挺的横画表现出精神的。因而可以说管峻也是把“正”提高到很高的审美要求上去的。
    管峻的楷书笔画体现一种“实”。这个“实”指的是线条的质感坚实,不因为追求提揞在作品中出现任何的笔画“柴担”、“蜂腰”,进而透露出寒俭之气。古人说“下笔尚不能平直”,这“平直”就是指线条质感之“实”。而现在很多习楷书的人写楷书就是最容易犯“下笔尚不能平直”,就去“追求险峻、妍美”的毛病,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舍本求末。细看管峻的楷书,“微有点画处”他都不会不经意带过,会让“微有的点画”都有质感、重量感。
    当然,管峻的楷书也不乏“灵动”性。“正”、“实”过了,容易显得“板”,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平直”即过早“求妍丽”的本质原因。那么,管峻是如何避免的呢?管峻注意在楷书中吸收行书的笔意。加入行书的笔意,可以使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加强,使笔画更增加动感。古人的楷书写法是和行书没有本质区别的,只是被很多教学书法的老师给肢解成不连贯的“笔画”,最后才致使笔笔都如“算子”,进而失去了楷书应有的灵动性。管峻楷书的灵动性的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对一些笔画的变形处理,如“横”变为“点”、“竖”变为“点”等等。这也是他楷书形成自己风格的又一特色。

人品与书艺的融汇

    管峻乃受书坛一直关注的书家。他是一个心很安静的人,从他的作品尤其是小楷就能看出来。在如此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为市场而不惜放下身段的书家比比皆是,甚至疲于奔命。书法家的目标是书法。有独立思考的书家并不企望个人一定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保持自我是作为成功艺术家的基本要求之一。法国画家马蒂斯在《爵士乐》一书中说:“艺术家永远不需要成为自己的囚徒,风格的囚徒,名誉的囚徒,大笔财富的囚徒……要捍卫自己的自由。”
    书法,曾是管峻的生活来源;书法,也改变了管峻的命运。管峻现任职省书画院,书法是工作,任重道远;众多的同道朋友,书法是媒介;爱人是翰墨高手,书法家庭、墨香家庭、文化家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于管峻来说,书法一方面是一种“使命”,他和余秋雨先生结缘,与姜昆先生合办展览,营造出一种“文化效应”,见证这个时代的书法发展进程,带给人不仅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他有很多的细节,比如执笔,落实到很多细腻之处。每当书写之时,他才会被各种因素所融汇的艺术境界所感染。
    管峻的艺术风格与其为人处事、个人气质是匹配的,儒雅端庄、谦和相融。他书风俊美,一如其人,书法于平实之处见灵秀。他艺术成就全面,篆、隶、楷、行、草无不涉猎,皆有所成。其成就为书坛所赞许,他的成功在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坚持取法乎上,坚守个人的审美取向。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过:“要想敲钉进墙就得使用锤子,要想拧动螺丝就得使用起子。方法应该随着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作相应的变换。”风格无优劣之分,但格调有高下之别,格调是判定雅俗优劣乃至最终价值的主要尺度。很多书家对于传统文化存在一种心理上的困境意识与不和谐感,这是因为个人所理解的文化理念与现实世界错位而造成的,传统和创新产生隔膜,而高喊传统、继承创新,则变成空话。其原因在于,书法和人是分离的。
    从管峻的创作,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现实的一些思考和对艺术本质精神的把握。如今的创新已经口号化,各执一词,创作呈现一种碎片化状态。真正的创新充满挑战性,并不一定要对接公众规范或主流趣味。既可能是原有体验的拓展,也可能是一种否定,甚至是对一种规范性产生某种破坏性效果。书法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能够将个人体验不断深化,发掘出丰富的情感元素,最终带给人的感受主要有两类:一是吸引人的眼球,造成悦目的效果;二是打动人的心灵,进入内心世界。管峻当属于后者。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