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独有情痴浮墨香
——在“刘颜涛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周俊杰


     这么多年来,我对刘颜涛这样的青年书家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刘颜涛应该说小时候是很苦的,有时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他还是想方设法省下钱来买 书、买宣纸。我个人认为,正是他对生活别无他求、甘于清贫,对书法艺术忠贞不渝、坚定执着,才 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人们常说:“君既爱之须纵情。”你既然热爱这项事业,就应该将自己的精力 甚至生命全部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我曾读到他不少诗,其中《感怀》一诗的“补记”中说:“余 早岁家贫,多次辍学,期间或因师友相助,或以半工半读,历经五载,方断断续续读完三年制高中学 业。因不安现状、不甘沉沦,遂孤身离乡求学,辗转佣工,所得微薄薪水多用以买书、置纸、购 墨,乃至每日难全三餐,食皆白水泡馍,且难饱腹;粗衣旧服,难得御寒。冬夏寝息于厂房地铺。如 是贫困交加、饥寒交迫,且时有病魔相逼者达三年之久,屡跌屡爬而痴顽不改。”所以他当时写下了 这首诗:“少年壮志起蓬蒿,铁骨铮铮意气豪。几度沧桑心不死,临风把酒读《离骚》。”从中大致 可看出他艰难的经历与学书矢志不渝的情怀。而不少条件非常优越者反倒学业无成,这不能不引起我 们对艺术、对事业、对人生等许多问题的思考。

     常常会有一些人间我: “学书法有什么绝窍或捷径吗?”我说如果有的话,就一个字:“临”。 我觉得刘颜涛这么多年来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临摹了大量碑帖。许多人学书总是 自以为是,还没临两天帖,或者根本不临帖,就随手乱写,曰,创立自己的风格。此早为孙过庭所批 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学书之大忌也。颜涛作品中可反映出他对古代名碑法帖的深入研究与 临写。“临”,不仅是学书唯一方法,也是成功后能继续提高的不二法门。凡无什么成就者,绝大部 分人是不懂得这一“临”字的重要性。刘颜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在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执 着、学习方法的科学合理、周围大文化环境的熏染。我们看他的作品,有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文化 气息扑面而来,他在技法的锤炼上自然下过很深的功夫,但他更是把书法作为一门学术、一种文化在 追求,所以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的学识和修养、他的气质和性情。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 度、功力的深度,这种厚度与深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你看刘颜涛那副清瘦的身板就知道他 为之付出了多大心血,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书法讲求对传统的继承、对个性的张扬,那是一种灵动的感觉。刘颜涛的篆书便是这种尊重传 统与张显个性巧妙结合的典范,他的篆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借鉴和有限度的夸张,这种 “有限度”,是一种“适度”,是“恰到好处”。尤其是他用笔的沉稳与迟涩内韧,能以渴笔在外似 干裂秋风的枯笔“飞白”间写出润含春雨之美感,寄润于枯,枯中含润,有苍茫之意,无浮躁之迹。 颜涛深有体悟:“用笔之难不独在着墨之实处,更在不着墨之虚处。”故在处理虚笔、辅笔时更为着 意,虚中运实,气足神完。他自喻为是在学习白石老人的以画工笔之法作大 写意,看似随手挥出,实为苦心经营,使线条生涩而不凝滞、畅达而不浮 滑,又于古老文字中平添些许草书的浪漫笔意,既有商周钟鼎铭文的凝重、 古朴,又有“今人尚情”的痛快和潇洒。以属于他自己的线条语言传达着他 对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他在用墨上也极为讲究,墨色时浓时淡、时枯 时润,冉加上造型的倚斜反正、章法的灵活多变,都显现出一个艺术家在深 入理解把握传统基础上的创造能力和匠心独具,因此,他的篆书既吸收了传 统文化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 正好适应了当代的审美追求,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每一个书法家 来说,风格是其书法功力的体现,也是其作品成熟的标志。对历史传统的吸 收与借鉴,加上对时代审美追求的探索与研究,为刘颜涛张扬自我的艺术生 命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正因为如此,我们看他的作品,总会强烈地感觉到 一种生命力的勃发,一种对美的极至的渴求。

     我们曾作过较长谈话,他在创作时,非常重视艺术的“直觉”,就是克 罗齐曾将此视为关捩的那个对对象直接的、敏锐的感悟力。颜涛强调在进入 创作状态时,就要把创作前“理性的直觉”让位给“非理性的直觉”,用笔 墨去散步,让笔墨和心灵自由真诚地对话,忘却掉历经千淘万漉的辛苦学到 的诸如执笔、运笔、某碑某帖、某家某派,忘掉笔墨等所有东西,“吾心即 佛”、“我就是上帝”。一如唐代诗人皎然在《诗式》中所说:“但见性 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亦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述:“目不见绢素, 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溟溟,莫非吾画。”颜涛的思维与中国传统中 可以说最高的艺术境界达成一致,他站在一个较高的起跑线上,对艺术的认 识高人一节,这也是他个人灵性的通达与笔墨达于契合而成功的重要因素 吧。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要想区别于他人,创建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非常 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历史、时代与个人三者中找到一个较好的交叉点,找到 属于自己的支点。颜涛重视传统,在“历史”这一点上站住了脚,他又重视 当代大的审美趋向,重视时代所赋予书法以新的独特的审美要求和美学特 质。但他绝不“赶时”,请看他的《砚边吟草》之九:“颦效东施又几多, 时风滚滚奈吾何。乖时同弊见肝胆,独木桥行踏牧歌。”重视时代选择而又 不追逐时风,这是只有具有敏锐思维能力者才可达到的一种境界。当然,这 与他要表现自己强烈的个性、突出个人独特的风格这一点相联系,才可能产 生上述认识,才可能在历史、时代、个人三者中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个支 点。三个方面缺一者都不可能有所大成。这也是我通过对历代许多成功艺术 家学书经历的研究所得出的这么一个规律。刘颜涛就属于这样的优秀艺术 家,他之所以能被书坛认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在于他找准了自己的位 置,形成了自己一套学书逻辑。

     此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大文化环境的熏陶与支撑,对刘颜涛的 书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只是字写得好,却没有自己的思想、自 己的内涵,那么他只能算是一个“写宁匠”,只能永远用自己的字去写别人 的诗词、别人的文章,而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出色的书法家。刘颜涛深深地明 白这个道理,他不仅字写得好,画画得好,文章、诗歌也样样在行,作品书 写内容多为他的自作诗词,这是一个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应该具备的,也是当 今书坛应该提倡的。一个年轻人能在当今快餐文化充斥的社会中静下心来研 读历史、钻研古诗词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由于颜涛对自己知识面的扩 展、传统文化的扎深,才使他可以真正达到书与性灵高度融合的境界。

     (作者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