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香港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笔由灵台出自真

——写在刘一闻书画篆刻展前

李林广


  在书法篆刻园圃,刘一闻可称得上是位多面手了。然而,一段时间里,他的 书名竟被印名掩抑,以致有人提他时,总以为他是一篆刻家,其实,一闻享誉善 书,朋友们是知道的。只是他意欲求索,不大轻易将作品示人罢了。

  一闻书法早年受萌于家学,功底弥实,近几年,他的书风趋向刹古空灵,形 成了纯属他自已才有的完全独特的书法意境。几位颇有眼力的朋友说,一闻的字 很有些弘一法师的韵味,这话大有见地,尽管在形体上,他的字有异于李叔同, 但在气韵的表现和情绪的传递上却和弘一冲淡仙逸、静穆致远的境界相一致。

  实际上,一闻从未临摹过弘一法师的牍贴,但其艺术的境域却能和他归于一 路,这全得力于他对书法艺术非凡的理解和不倦的追求。

  一闻崇尚书法的悟性。在他看来,书法不应只是文字、线条的笔墨游戏,它 应和人一样地具有灵性。文字、线条、墨色等具象犹如人的五官及手足,既然人 的五官及手足可以表现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感受,那么书法又何尝不可呢?因此 ,书法学习的第一要便是对它的领悟。舍此,只是依葫芦画瓢地摹拟,虽然可以 达到毫发毕现的程度,但终究难以传达个人的情性和上升到有我乃至无我之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悟呢?一闻觉得其关键一是拓思维,读书、习画, 旁门斜出,题咏词章处处留心;二是读帖。一闻平时读贴所花精力和时间要比临 帖多得多,尺牍碑版、匾额帖丛,尽情读来,细心体察。只要二者结合熨贴,那 么下笔自有所悟,悟必有所得。一闻笔下时有弘一法师的简远气象,也和他研读 过先秦老庄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当然,一闻崇尚“悟性”,非有轻慢技巧之虞。相反,他十分重视先人一切 优化的用笔技巧。他甚至从情绪上把它们分为冷静和热情二大类型,且专门在摹 写晋唐小楷中,体会各种用笔的效果。一闻认为,悟性离开一定的技巧,“悟” 将无所依傍,自然也就不可能悟得其所了。

  最近几年,一闻将笔触伸展到绘画领域,这是他拓宽书法表现功能的新尝试 。他的这次个展,画品不少,但所画内容无非是竹。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旁人 多有不解,然一闻却自有奇想:竹能倚思,或清森映目,或空蒙迷离,颇有静穆 中和之内涵;而其外在用笔,左右迸发,大胆奇突,足以开阔书法用笔路数。所 以,竹子画得好,内可得其质,外可取其用,真是一箭而获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从他这种独特的艺术探想中,我们不是再次感到了他独特的艺术理解么?而一 个书家一旦具有这样的艺术思维,又何愁不会产生独特的书法风格呢?

  一闻在书法园地富有独创的耕耘终于收获了。金秋十月,他将举办个人书画 篆刻展览,届时,人们会看到一个青年书画篆刻家登攀艺术之巅的足迹和为此留 下的遐想或是启迪。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