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简评沈定庵书法艺术:
笔力到老老更工
作者:黄齐辉 转自:人民日报 2006年08月13日


   永和笔阵在山阴,右军以降,流风所及,越中书家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彰显者,如隋智永、唐虞世南、明陈洪绶等等,不胜枚举。元以后,会稽于“二王”之外另辟蹊径者亦大有人在,且代有闻人,若杨维桢之跌宕奇纵,徐文长之狂怪不羁,赵撝叔之酣畅沉厚,戛戛独造,彪炳书史,足可为证。

沈定庵

沈定庵

   斯风下渐,古越书坛,又出高人,此人姓沈,名定庵,以一手高古博大、超尘拔俗的隶书称雄。观其书作,平淡天真,古朴浑厚,寓清丽于雄浑之中,藏秀美于宏壮之间,见灵气在笔墨之外,舒卷恣肆,新意纷呈。他把隶书结体由宽扁易为方长,由沉静易为飞动,波澜起仗,蕴藉耐读,如饮佳酿,如坐春风,有笔力千钧之感、稳重雅逸之气。

   在沈定庵先生的书法作品中,给我们感受最强烈的还是他那恣肆汪洋、雷霆万钧的笔力,能如此纯熟地运用笔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笔力的认识,他自有独到的见解。在《隶书简论》一文中,他讲到“作隶须力遒,是指写得力饱气足,使人看来起劲。‘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早已成为品评书法作品公认的标准之一。要想获得‘有力之美’的效果,首先取决于作者驾驭毛笔这一特殊工具的功夫和技能。这种力,并不是求其表面张扬外露,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情意并表现于笔墨中的锥沙印泥之妙,使之有一种‘骨劲’和‘内美’”。这里所谓的“笔力”,其意有二:一曰“骨劲”,需日夕操练方能得之;一曰“内美”,需日积月累方能养成。先生于此,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窥其学书经历,可见一斑。

   沈定庵6岁习字,童稚自然,率真质朴,得乡贤书坛大家徐生翁嘉许。其父沈华山为近代大画家王一亭先生弟子,越中书家,曾任镜湖书画会会长。庶母诸素君工写意和工笔人物。12岁时,他在双亲的训导下,系统地学习篆刻、书法、绘画,14岁起,从粤儒冯凌云、闽哲林众可、湘贤荆冬青学习隶书。他在《岭南往事忆》一文中叙述了这么一段故事:日本侵略中国时,他随父避难广州湾,一日见街坊一家店铺里挂着伊秉绶的手迹,读后如痴如醉,不忍离去。店主蔡惠和先生见他小小年纪,如此好学,乃尽出所藏,供他临摹。少年沈定庵获此良机,便探本求源,推索其意。“于西汉金石则好鲁孝王陵塞石刻石,张迁、华山、西狭颂、石门颂、史晨诸碑,每种各临摹数十遍。于篆则学散氏盘、石鼓文,又复沉浸于六朝、北魏书体。这样朝夕临读,寒暑不辍,达数年之久,收益匪浅。”而立之年,经人引荐,他正式列入徐生翁门下,自此更是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遍临汉魏六朝碑志,以其超悟及勤奋卓自成家。如今,先生年近80高龄,仍手不释卷,终日临池不辍。南朝王僧虔《答竟陵王书》云:“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笔力惊绝耳。”笔力惊绝者,方显书法造诣之高也。观沈定庵先生作书,落笔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笔锋行走纸上,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他将手中一杆毛笔使得出神入化,书法悟透秦汉意。其于笔力的贯注深入精微:中锋涩进,节节加劲,如蚕食叶,如锥画沙。当有人问他习书有何秘诀时,他笑笑说:“老老实实临帖,不会很快讨好,但路子正,稳健,看似慢,其实进步反而快。要真说‘秘诀’也是有的,用笔尽可能笔笔中锋,追求线条厚重、饱满、通畅之境。”这其实也是他几十年苦练“骨劲”的经验之谈。

沈定庵鲁迅诗句(行书)

鲁迅诗句(行书)

   笔力的“内美”关乎个人的修养和追求。书家气质、涵养、情感的不同,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千里阵云、百钧弩发、高峰坠石、万岁枯藤,皆笔力外露之形态也。元代郝经在他的《叙书》一文里说到,学习书法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须“读书多,造道深,老练世故,遗落尘累,降去凡俗,翛然物外,下笔自高人一等矣。此又以道进技,书法之原也。”说明了积累学养对提高书法作品“内美”的重要性。沈定庵先生熟谙其中玄机,习字之余,于诗文、绘画、治印皆有涉猎。他有六大爱好:一为嗜书成癖,手不释卷,他曾做诗描述这种心情:“平生恨少读,一日补千行”;二乃好写文章,品藻人物,阐扬风土,评析艺事,考据典实,文质相生,娓娓道来,常有见诸报端,且结集成书,名曰《定庵随笔》;三是诗书会友,广泛地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许多名山大寺都留下了他精心创作、免费赠送的书法作品;四为尊师重道,特别是对先师徐生翁,恪守弟子之责,多次为乃师举办展览,撰文介绍,一生敬仰有加,自言“我于徐师,既学书艺,更师人品,今师虽早归道山,而仰之弥高,谆谆教诲,矢志不忘”;五是爱好佛学,为人恬淡平和,近年来其书作由雄强中隐现出来的一股清标之气,可能与此有关;六是助人为乐,救灾扶贫,当地为筹建绍兴大学、整治环城河等项目募捐集资,他往往主动请缨,奉献墨宝。

沈定庵对联(隶书)

对联(隶书)

   书道之妙,妙在字外,沈定庵先生尽得个中三昧。他的这些爱好,奠定了其作品所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和丰厚的人文艺术含量。他说:“个人书法风格需要十年甚至终生不断学习、锤炼才能形成。”沈定庵先生笔力的成熟、老练、华美、清雄和准确,都是靠他内心的绵绣来衬托的。当代书坛对于沈定庵先生的人品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沙孟海先生说:“上海有个王遽常,写的字不像他老师沈寐叟;会稽沈定庵师从徐生翁,作品亦难见到生翁的痕迹。”吴丈蜀先生认为:“定庵先生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兼擅各体,不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或草书;无不法度严谨,沉雄厚实,并且各出新意,不落前人窠臼。他以独出心裁的结体,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人眼界为之一新。”

   “文章惊世世所重,笔力到老老更工。”沈定庵先生实至名归。

   沈定庵,1927年出生,浙江绍兴人,又名小山、观正。幼承家学喜习书画,早年师事冯凌云、林众可诸人,后又得徐生翁指授。遍临汉魏诸碑,兼取并蓄,擅多种书体尤以隶书见长。所作力厚骨劲,气韵生动,为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撰有《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思想》、《徐生翁先生及其书法艺术》、《简论徐生翁先生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等论文。有《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隶书两种》及《定庵随笔》行世。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兰亭书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黄齐辉)

《人民日报》 (2006-08-13 第08版)   

附录:沈定庵书法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沈定庵书法展览

   2006年8月13日,沈定庵书法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我国著名书法家沈定庵从艺60余年来的书法代表作品。图为两位僧人在欣赏沈定庵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沈定庵书法展览

上图转自中国新闻网,为中新社发 冯昕 摄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