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沈鹏:急公好义的书坛泰斗


沈鹏像

沈鹏

  沈鹏先生是一位心手双畅、德艺双馨的当代书坛泰斗。

  在书法界,沈鹏先生是一位追求真善美的楷模。他急公好义,甘为他人作嫁衣却无怨无悔;他成就斐然、名声显赫,却不显山露水。

  我认识沈先生是在2001年。那一年的10月底,包头书法家协会主席靳秉岩同志帮我编辑《伊德尔夫书法集》,时任包头市市长的牛玉儒同志还给我批了一点经费,支持我出书法集。当书稿即将送往出版社的时候,靳秉岩同志郑重地给我提了个建议,他让我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为我的书法集提写书名。他说:“我觉得你的这本书法作品集真不错,品位不低,一出版发行,肯定会有良好反响。如果有个书坛泰斗给你提写书名,那就锦上添花了。所以,我建议你请沈鹏先生给你的书法集提写书名。”我说:“沈鹏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工作繁忙,作为大名人,应酬多。再说人家也不认识我,哪能会给我提写书名。”秉岩同志一再坚持他的意见:“你试一试,给沈鹏先生写封信试试。”在他的一再劝说下,我就提笔给沈鹏先生写了一封信。当我把信写好,这才想起查找沈鹏先生的通信地址和他的有关资料。找到沈鹏先生的资料一看,我的眼睛一亮,心里说:有希望!他属羊,我也属羊,属羊的人了解属羊的人。多数属羊的人仁义善良、朴实真诚,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沈鹏先生在他的资料中自我介绍说:我属羊,羊和牛一样,都吃草,吃了草,就能挤出奶,只要我还能“吃草”,就愿意给人们多挤出一些奶……看了这段话,我便明白了他的为人,透彻地看到了一片冰心在?壶的沈先生。我认定他是个有着真善美之心、无私奉献精神的艺术家,我更加坚定了要把信寄给先生的决心。于是,我将我的一页纸的信、半页纸的简介和两幅书法作品的印刷件寄到北京,让我的一位朋友转交给沈鹏先生。我的信发出十多天,北京传来消息:沈鹏主席愿意给我书法集提写书名,但是,他工作很忙,让我等待一些时日。这消息让我十分兴奋。沈鹏先生的自我介绍是真实的,他的宣言没有错!在书法界,他的确是个热心扶植新人、助人为乐的导师;的确是个“宁可自己受点累,不让求字者失望”的仁者。

  2001年12月中旬,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同时召开,我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到北京出席会议。我报到的头一天,就急着想给沈鹏主席打个电话,于是,通过全国文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团长阿古拉部长帮忙,得到了中国书协代表团团长的房间电话,我就利用午饭后,趁先生还没有休息这个空当,给沈鹏主席拨了个电话。电话一打就通了,沈鹏老师的记忆特别好,听到我自报家门之后,便问我:“你就是包头文联主席伊德尔夫同志吗?”我说:“是啊,沈鹏老师,我就是伊德尔夫。”这时候,沈鹏主席愉快地告诉我:“我给你提写书名啦,头几天给你寄出去啦!”我一听到这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忙不迭地问:“沈鹏老师,您的邮件是什么时候寄出的?”沈鹏老师告诉我:“寄出有四五天了。”我听到这里,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真想马上去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当面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是会议刚开始,他作为书法家协会的主席、代表团团长,事务繁忙,这个时候我不能去打扰他,所以,我在电话里表达了我的谢意,并与沈鹏老师约好:会议期间,择日见面。

  在北京开会期间,要择日与先生见面,哪一天去拜访沈鹏先生最为合适?想来想去,觉得最佳的日子是中央领导同志与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全体代表联欢的那一天。沈鹏先生作为文代会的中国书协代表团团长,每天都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见任何人,只有在两会联欢晚会上,才是与先生见面的最佳时刻。我记得两会的联欢晚会是在12月17日的晚上举办的。那天,我们作代会的代表按时进入人民大会堂晚会大厅之后,大家都忙着找自己的桌号和座位,我就直奔中国书协代表团领导的大圆桌。按照惯例,各文艺家协会领导的大圆桌,都安排在中央领导同志座位的后面,很容易就能找到。我很幸运,我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沈鹏先生。沈鹏主席不仅出席了联欢晚会,而且早早就入场了,当我找到书协代表团领导的圆桌时,已经有三位先生就座,其中就有沈鹏主席。我在没有见到沈主席之前,在报刊上见过他的相片,所以,一眼就认出了沈鹏主席。当我走近他身边时,先生也认出是我。他笑呵呵地站起来,一边把手伸过来和我握手,一边说:“是伊德尔夫同志吧?”我赶忙握住沈老师的手说:“我就是伊德尔夫,借这个机会来拜访老师。”因为中央领导同志还没有入场,我就坐下来和沈老师交谈。

  沈鹏先生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额头宽大,满头白发。他性情温和,说话轻言细语,儒雅中透着睿智。那一天,他穿了一件半旧的紫红色夹克衫,穿戴虽然朴素,但精神矍铄,身上带着学者的仙风道骨。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丝毫没有名家的架子。他那温和的眼睛,慈祥的脸庞,谦和的话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和沈鹏老师两个人一问一答,说了不少的话,我除了表达对先生的感激之情,还请先生对我的书法作品给予批评指点。沈鹏老师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啊!正因为你的字写得好,我才给你题写了书名。”说完这句话,还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们愉快地交谈了大约20多分钟,这时看到中央领导同志开始入场了,我便起身告辞,我与先生刚握手,便想到应该要一张名片。我说:“沈鹏老师送我一张名片好吗?”

  “好的,好的!”说着,沈鹏先生就从衣服兜里找名片,所有的衣服兜都掏遍了,没有找到名片。便说:“我就给你写吧。”遂拿出一支笔,在一个信封上写他的通信地址和电话,这个信封正是写有沈鹏大名的人民大会堂的信封。老师一边写一边说:“我给你写的名片,有收藏价值啊!可比印刷的名片好。”他这一句幽默而又实在的话,把全桌上的人都逗笑了。

  在北京开完会,一回到包头,为了早一点看到沈鹏老师给我题写的字,我顾不上回家放行李,让司机把我从车站直接送到文联机关。出去开会八天,我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书报和信函。当我翻到第三封信,就看到了沈鹏老师的来信,当时,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的是沈鹏老师的亲笔信。我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展开字一看,更为高兴。在长条宣纸上,看到“伊德尔夫书法集——沈鹏签”这一行字,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是一幅优美的行书,我非常满意这幅题字:每一个字都柔中有刚、骨肉丰满,遒劲有力、朴拙厚重,真可谓字字珠玑,印章盖在“鹏”字的左侧。整体效果特别美好。我将这幅宝贵的题字,立即复印,火速交给出版社,因为印刷厂正等待这幅墨宝呢。

沈鹏书法

沈鹏书法

沈鹏书法

沈鹏书法

  《伊德尔夫书法集》出版发行之后,正如靳秉岩同志所预见的那样,果然反响良好,有关部门还给我举办了《伊德尔夫书法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诸多业内人士对我的书法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沈鹏老师欣然为我提写书名,无疑让我书法集大为增色。我知道,沈鹏老师给我提写书名,就是对我的一种支持、提携、鼓励、帮助。每每看到我的这部书法集,对沈鹏老师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也由此想到他的诸多美德。他能给一个陌生的求字者写字,这让我感动;他给我写了字,不要分文润笔,这让我感动;他的工作繁忙,应酬很多,求字者一般要等待3个月时间,而让我等的时间却很短,先生在百忙之中先给我提写书名,这让我感动;他给我写了字,寄邮信件本来可以让秘书或机关工作人员办理,但是,他本人亲自写信封,这让我感动;他不仅能记住我的名字,还对我作品给予美好评价,这让我感动;他是一位大师,对我这个第一次见面的朋友,那么热情、诚恳地接待,这让我感动。总之,沈鹏先生让我感激之处的确很多,令人难忘。他那急公好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令我钦佩,令我景仰。

  沈鹏先生不仅品德高尚,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为人处事堪称文艺界的楷模,而且,在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坛巨匠、艺术大师。

  我十分喜欢沈鹏先生的行草作品,他的行草作品自然畅达、意境深邃,刚柔相济、笔墨苍润,线条优美、点划精到,气势恢宏、格调高雅,用笔老到、书体新颖,气韵生动、自成一体。尤其是他草书中体现出的诗情、画意、诗韵,更是绮丽多姿、奔放豪迈,在当今书坛,可谓一骑绝尘。

  在我的眼里,他的书法作品是开拓创新的经典艺术,是格调高雅的艺苑奇葩;是超凡脱俗的阳春白雪。他的书法作品中,跳动着优美的音乐旋律,蕴含着博大的文化精髓,闪烁着耀眼的艺术光芒。

  沈鹏先生遵从法度,但不泥古。在传统的书法艺术的原野上,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文艺作品,贵在创新。他是在传统书法的温床上精心育秧,他是在法度的田地里培育充满新意和活力的新苗。沈鹏先生的书法艺术是创新的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启功先生所说:“沈鹏先生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老子曰:“大巧若拙”,傅山先生在“四宁四毋”中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丑拙之书,天然去雕饰,意境悠远。丑拙之书是艺术的高峰。沈鹏先生深谙其道并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登攀书法艺术的高峰,潜心创作不轻滑、不安排、不甜媚的丑拙之作,大美之作,令人钦佩。

  当今书坛,人才辈出、名家荟萃,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值得称道。但是,能达到沈鹏书法艺术高度的人不是很多,能像胡抗美先生那样解读、破译沈鹏书法艺术密码的人也不多见。我也敬佩胡抗美先生,他写出了《丑可丑、非常丑》这篇胆识超人的评论,对沈鹏先生书法美学思想给予了应有的高度评价。他明确提出“整齐一律的美是较低级的形态……‘非常丑’是一种甫被人们认可而又具有生机的新的美……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永恒美。”他赞赏沈鹏先生的《辨丑歌》,大力宣传沈鹏的“丑可丑而非常丑,大丑之中有大美”、“丑拙自如存大美,矫揉造作便庸才”的宣言。

  我们书法界的同仁,应该像胡抗美那样,站在书法艺术的高山之巅,去解读沈鹏,解读沈鹏的书法,解读沈鹏书法的艺术美。因为沈鹏先生是一位真正承前启后、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大师。

  

来源:上海文艺网站上海采风 作者:伊德尔夫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