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苏士澍:加强青少年书法书写教育不容迟疑
时间:2011年03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


  苏士澍 1949年3月30日出生,北京市人。满族。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绿色基金会副主席、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书法丛刊》主编、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绿色基金会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青年至中年时期从师启功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

    1999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第十届韬奋出版奖。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法书全集》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原始地层”和“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养料与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从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以其独特的构型形式成为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而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

    书法是审美艺术化的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统一的审美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书法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因此,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其眼界,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质,从而为传统文化文脉的传承奠定基础。

    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里,汉字书写教育被长久地“边缘化”。虽然,在教育部印发的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中,始终把写好汉字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写字课不是必修课,学生的书写水平对于升学的影响不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双方对汉字书写的忽视在所难免,绝大部分中小学会“自降标准”,这些非硬性任务便很容易形同虚设。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许多中小学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汉字书写教育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被取代的趋势。恶果也已经明显显现,年轻人的汉字书写越来越生疏,患“电脑失写症”的人也越来越多。一项对平常手写时“提笔忘字”的情况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45.2%;“稍微想一下就能记起来的”占41.2%;“基本上没有忘”的仅占13.6%。甚至有人感慨“好好的一手字被电脑给废了”。连自己的母语汉字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更不用说中国书法艺术了。

    “想让中国衰微,不是寄托在几代后的年轻人,而是让中国汉字渐远其使用环境。”此言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近代西方政治家提出的别有意味的话语。对这一恶意设想,如果我们不加以警惕,不是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危险。当国人越来越习惯地以敲打罗马拼音字母来代替横撇竖捺的一笔一划,越来越多的人对手写汉字感到力不从心时,汉字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价值便已大打折扣,我们的文化正面临一场危机。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拯救汉字,拯救我们的民族文化。而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是化解这场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韩等国,也曾发生过“手写体的诅咒”,他们都是通过普及和加强书法教育,解决了“提笔忘字”的难题。

    中小学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对于增设课程的确需要持慎重态度,但是对于意义重大的课程,则必须要安排。体育锻炼关系到孩子们的体质健康,因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同理,事关汉字兴衰的汉字书写训练,也不应该简省。

    更何况,书法的特质也决定了它有着其他艺术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中小学生练习书法不仅不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可以缓解学习中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力。通过学习书法可以让孩子们克服粗心马虎、躁动不安、态度随便等不良习惯,养成善于观察、细致认真、沉着冷静等好品质,由此可能会促进其他课业成绩的提高。这在广东一些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已经被实践所证明。而心性的修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在孩子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以后还会发挥良性作用。

    此外,书法还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作书时,讲究排除杂念,讲究手、腕、臂、身的协调,讲究调息、呼吸、练气,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身心。这一点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古往今来,大书法家多享长寿。在古代,人们寿命普遍偏低,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隋时智永和尚活了近百岁;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都活了80多岁;明代文徵明89岁,近现代梁同书92岁,于右任86岁,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中小学生课业也十分繁重,身体健康十分重要。练习书法既能提高人文素质,修身养性,又有健身之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对此,我提出几条具体建议:

    一、加强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的管理者要对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态度,在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根本问题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带动教师、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使书法教育获得各方面真正的重视,如日本一样,成为“国魂教育”的一部分;使学生们能发自内心地热爱书法,将练习书法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改变以往将书法课归入美术课或语文课的做法,开设专门的书法必修课,保证每周至少一节。

    要根据2002年《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定期对课程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考核,将学校的书法教育水平作为评估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

    三、适当增加传统书法的实用性。

    1.恢复书法获奖高考加分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组织省级和国家级书法比赛,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可以在高考中获得不同额度的加分。

    2.举办各种活动、仪式,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可以将每年9月的第一周设为中国书法周,在此期间,学校集中开展书法普及活动,邀请社会书法团体进校园,和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参考日本每年春天的“开笔仪式”,举办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仪式,如要求学生毕业时用毛笔写毕业留言,高中生举行成人仪式,用毛笔写成人宣言。

    3.教育部门对学生书写提出具体要求。对于人文学科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写的一定要达到一定比例,并且严格对书写质量的要求。此外,对机打还是手写不作要求时,对手写的作业,应该适当加分。

    四、教育部门应该组织专家,深入研究,编写科学实用、又生动有趣的教材。

    书法教育要适应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特点,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从教学提纲到每堂课的实践,把中国书法课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要教技法,也要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辩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一步加深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加强书法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艺术院校必须开设书法专业,综合类院校中文系也要开设书法课程,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一定的书法水平,以扩充中小学正规的书法师资队伍。教师在招聘和实行资格考核之时附加书写考试,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这是一项大工程,效果显现有待时日。在此之前,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该组织中小学书法师资的培训,也可以考虑利用各级书法协会等团体的力量组织书法师资培训,作为应急之策。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今,却在传承方面遭遇阻隔和断层,这不仅是汉字的危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危机。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焦虑,我们不安,我们大声疾呼,要重视汉字书写,要切实有效地深入推进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学工作,守卫住我们的文化命脉,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苏士澍为全国政协常委)

(编辑:李钊)

【资料来源】中国文艺网
声明:本版图片由于无法得到作者授权,不作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速与本站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