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肝胆照昆仑 壮心写华章——记书法大家卫俊秀
《人民日报海外版》孟西安 阎庆生 撰稿


  双翼突进:治学与书法创作

卫俊秀1909年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景村。5岁入小学,这年丧母;12岁丧父,由姐姐照管生活;14岁上,二姐、大姐相继病故。这一连串的不幸,使卫俊秀产生了浓厚的悲观意绪。5岁始习字,每天写仿16字,后于字间增添小字。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语文、书法。其书法习作颇受校长师维铎先生表扬,多次获奖。师校长曾语重心长地鼓励少年卫俊秀:“以后不要放弃你这个长处。”就这样,书法成了慰藉卫俊秀寂寞幼小心灵的艺术女神与终生修练的功课。

  1925年7月,卫俊秀考入六年制的太原国民师范,从此眼界大开。课外读《老子》、《庄子》、《荀子》、《诗经》、《左传》等古籍。在高师阶段广泛学习西方哲学,恣情披阅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诸大家包括费尔巴哈、黑格尔、恩格斯的著作。此期间曾亲聆黄炎培、梁漱溟、江瀚等著名学者讲演,遂“立志成一学者”。书法受名家常赞春、田羽翔指授,习何绍基、黄山谷、傅山诸家书。每天写字10张,从无间断。当时已有人向他求字。

  1932年卫俊秀考入山西教育学院,改读鲁迅著作、苏联文学及严复译作等。饱读社会科学,钻研鲁迅、《庄子》,立志著作。翌年决定撰写研究鲁迅和《庄子》的书稿。1936年,获山西省作文竞赛第一名。本年9月大学毕业。1943年冬,在重庆将自己撰写的《庄子与鲁迅》一文呈郭沫若先生指教。“承回信、指示,语多赞许”(《卫俊秀自订年谱》)。1944年,在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教官,受郭沫若《蒲剑集》影响,萌发撰写《鲁迅(野草)探索》动机。他勤奋搜集资料,钻研不已,集10年工夫,此书写成由上海泥土出版社于1954年12月出版。此前,他的专著《傅山论书法》于1947年在西安出版。这期间,卫俊秀一直是治学与书法活动双管齐下,二者相得益彰。事实上,学术生涯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书作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升到一般书法家难以企及的美学境界。

  面对劫难:不激不厉,不愤不发

  《鲁迅(野草)探索》出版这一年,卫俊秀已调入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并得到许广平题词相赠的鲁迅《野草》。本来,大学的环境为正当盛年的他大展学者宏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谁能料到,1955年,他以“胡风分子”罪名被拘留校内,失去自由,受到多次严厉批判。1956年,两次遭抄家,《庄子与鲁迅》及笔记、日记、信件和书籍数百册被没收。1957年初,“问题查清,遂被释放,又登台讲课。”1958年春,经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审判,他以“历史反革命”罪名,被判劳动教养3年,到陕北富县铜川某煤矿,从事农活。1962年释放后,“西安又不允久住,被逐回原籍襄汾县景村从事农业劳动”(《卫俊秀自订年谱》)。

  环境艰难,都未能压倒这位诗书满腹、受到鲁迅精神强烈感召、人生观已经定型的硬汉子,未能挫伤他壮志凌云的豪气,也不能改变他激情满怀的诗人气质,更不能禁锢他那睿智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他不颓唐,不绝望,更不虚度光阴。他抓紧劳动间隙和其他休息时间,用石子或干树枝在地上写字。一次干活休息时,在原始森林里看到一架野葡萄树,藤萝有那么粗,在很高的乔木上盘绕着,绕来绕去,树条因风吹而有节奏地摆动,“使你觉得这是最好的字贴,狂草!”他以强大的毅力,将沉重的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动力,顶天立地,愈挫愈强。他在1976年6月22日的日记中,满怀豪情地写道“不激不厉,不愤不发。收拾精神,志广天涯。问心无愧,鬼神何怕。大哉马列,功高天下。赋我魂灵,健若野马。一扫世态,俗物惊诧。”他立誓苦练书法,为国争光。

  “不作一省红,要作大国手”这志向是一般人做梦也不敢想的,但卫俊秀历经了百般磨练,终于成功了,终于被他深切地热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承认了。

  鲁迅先生:“我的灵魂,我的方向,我的力量”

  被判劳动教养和被逐回原籍农村劳动期间,卫俊秀经受的政治、经济、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此境况下,一般人可能会对付着度日,得过且过,但他不但不如此,反而决意要在书法上搞出大名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他想到做到。稍有空闲,即读书,写文章,记笔记。写东西皆用毛笔;又集中研究傅山、王铎、黄山谷的书法。坚持晚上练习字,经常练到深夜,直到手指僵硬。仅1963年至1965年,临帖就不下二三百种。有时反锁了门,读书、练字。在这特殊的独人征战中,以革命导师的思想和鲁迅精神战胜了苦闷和孤独;从中外文化的精华里,从大诗人、大哲人的精神世界里,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惊人的力量。

  这里,不能不提到被本家侄子保存下来的卫俊秀1971年至1978年近20万字的日记。它以充满诗情与哲理的精美语言,记述着这位不幸的艺术家的生活、劳动和心路历程。卫俊秀不断抒写着自己对中国书法的思考,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书法创作的体会,梳理自己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的人生哲学。一些专家认定,这部即将出版的日记,堪称中华日记文学史上的罕见之作,中国书法美学史上的宝贵文献。卫俊秀在日记中写道:“孤军作战,独当一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步踏去,踩得山摇地动,便是自己的世界。”“以压倒之势顶得住一切,以排山倒海之力创造一切”。他发自肺腑地崇敬和学习鲁迅,认为鲁迅先生是“我的灵魂,我的方向,我的力量。”他写道:“精深研读鲁迅著作,严格师法鲁迅做人。”他对自己的书法充满了自信:“吾振声一挥,足使侵略者为之气绝,动弹不得。书法不得此种境界,何益社会邪?”

  1979年,年逾七旬的卫俊秀先生获平反,回到忍痛阔别的陕西师大。第二年,他为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作“神游古国”榜书,被列为永久性展品。这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家乡劳动时已臻成熟、攀上高峰的重要标志。

  “作字先作人”:书品极佳人品更好

  卫俊秀一生恪守“作字先作人”的准则。在景村劳动时,他自己并不宽裕,时常向人借钱,但还硬是挤出钱来资助几户生活困难的人家。他在1974年一天的日记中写道:“外欠须清,人欠不要。”其品性宽厚若此。回到陕西师大后,他书作的价格已不菲,但他给不少单位、展览会、个人赠过书法作品。矢志献身艺术,决不作钱眼中的囚徒。他曾在一张四尺整张宣纸上大书行草:“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椒山诗句)。他认识的名人很多,向他求字的高级干部亦不少,但他从不利用这些关系牟取私利。

  他一直自奉甚俭。家居斗室,至今无豪华家具和新电器。他的朋友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其中有不少二三十岁的青年学子,卫俊秀对他们教诲不倦,深受爱戴。他还为一些少年写过字,为小小书法家辅导过。这里,浸润着卫俊秀对孺子的一片纯真的爱。友情、童心、爱美心,被融于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感情里,使这位年逾九旬的书坛老前辈,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人们都齐声称赞:卫老书品极佳,人品更好。

  不倦人生:还有多少事要做?

  卫俊秀一生闲不下来。这些年来,他每天看书读帖,读报剪报,作书,会客。写的信很多,几位受信最多者,都在几十封乃至百封以上。1995年,有一段时间,天刚麻麻亮他就起床,伏案写作研究《庄子》的论文。至今写成3篇,2篇已刊出。家乡襄汾县已为他建了“卫俊秀书法艺术馆”;他先后在北京、西安、太原等地举办个人书展;专门研究他书法艺术的论文,已发表过不少;总之,他在书坛的地位日隆。他在有生之年,看见了自己在逆境中创造的辉煌,可谓“夕阳红透”。但他虚怀若谷,仍奋进不已。今年元旦这天,他微笑地对记者说:“要做的事还很多:写《庄子》内篇还未写出的四篇论文;写一部自传;整理以往的诗文;再写些杂文,这方面的材料很多;书法,也不能停……”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