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
运墨操刀若无为
——散议徐庆华的艺术创作与市场行情
白爽
很多喜欢传统书画艺术品收藏的朋友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书画作品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这一问题看似浅白,实际上大有学问,因为当代名家书画作品的收藏,目下是一片混乱,收藏者与投资人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关于这一问题,我的答案是以学术定位来进行收藏投资的研判,乃不失为一个操作性很强且备有相当保险系数的行为准则。
收藏、投资一件书画作品,就其艺术价值及市场行情的探究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即作品的作者。那么,在一个书画家复杂的外部表象和内在质素中,什么才是决定这一书画家艺术前途,当然此中也包含着市场前途的核心因素?我的意见是,应从书画家本人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潜力来进行考量与定夺方是上策。
我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徐庆华艺术创作的学术背景清晰可按。以后海派的领军人物吴昌硕作为起点,吴是第一代,吴的门人如王个簃老为第二代,晚吴氏门人一代的韩天衡为第三代,那么作为韩氏得意门生的徐庆华理所当然地可许为第四代海派艺术极富代表性的传薪火者。加之徐庆华又是文革后浙江美院国画系(现中国美院)第二代书法本科生(其后,徐庆华历硕士、博士),他在浙美的师承也大抵源出海派。所以,若讨论当代的海派艺术创作,评价海派艺术的传承者,徐庆华是年轻一代海派艺术家中无法规避的一个人物。纵观美术史,举凡开宗立派,成就卓著的大家,无一不是得到过名师的亲炙,进之能站在巨人之肩,渊综广博的汲取灵乳,实现对优秀传统最大程度的继承,如此才拥有充足的后劲令个体的艺术创作向高远处探寻发展。徐庆华既有的学术背景大略如是。
进行书画作品的收藏、投资,分析一个作者的艺术背景是一个前提,能有幸得一代大家亲授真传有利于得其正脉,不至误入岐途,但对于一个在艺术创造力不是很强势的人,就很容易被师门所限,不敢越师门雷池半步,而后沦为师门的附属品。就艺术创作本身而言,这不啻是一种悲剧。艺术市场的主流目的是,既要满足精神审美的需要,还要获得较大、较快的经济回报。因而,不管哪个层面的收藏家、投资人要想实现前述的理想,都绕不开对艺术家艺术创作成就高下的解读与鉴别,从某种意义上言一位艺术家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潜力才是其市场的生命!以此为是,徐庆华依然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在他的身上生长着一片片独有的“透网之鳞”。当代海上著名学人徐建融先生尝为庆华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庆华是韩天衡的入室弟子,但他并没有为‘滚滚韩流’所淹没,而是从中脱颖而出,无论书法还是篆刻,虽然与乃师一样同属雄放的风格,却已形成了不同于乃师的个人面貌。”这段文字是解人之言,足为的论!无论对古贤、时贤,徐庆华总能以己之慧心做到师贤者之心,不师贤者之迹,不为人奴而张自我之帜。
在艺术创作方面,徐庆华以书法篆刻创作为专擅。单论其书法,我最钦仰他的草书作品。有论家言草书,尤其是狂草乃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之所以有此论,当基于草书是书家最能引为心灵抒发的最佳形式。庆华是一个激情迸放的人,或许只有借助草书的载体才能抒写自己炽烈的情愫。庆华的草书作品以旭素为体,以明季诸家为用,挥运之间含纳着激越之情,连拂数行势不绝,笔随心行,骎骎而走,卷舒起灭,变幻莫测,全然是精神化的漫游,拂拂如风,洋洋如水,观览之间若闻天风海涛、金钟大镛之响。庆华更能匠心独运,其从传统草书衍生出的《书非书》现代书法系列作品,将草书的创作过程化作一个意识流的整体,其间有汉字之形,有草书之韵,固不能读其文义,然个人的书法意念全然融入于行云流水般的字势里。这是庆华书法的独诣,借唐人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中“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之语评此类型作品,当是最为允当贴切。直觉庆华的草书作品,无论哪种类型的作品都会像直觉自然一样玩味沉迷其中,品咂出一种神奇精神的存在。这或即是庆华草书的魅力!
在韩天衡先生众多的门人中,徐庆华最能得韩氏印风的真髓,这其中有一段掌故可证斯言不虚。早在80年代中期由文化部所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徐庆华的印作起始被评为篆刻类作品的一等奖,然个别评委尝质疑其作品有韩氏代刀的嫌疑,其实以韩先生之品、庆华之才,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此等事,至韩先生亲自澄清,诸多评委方得解疑。正是因为“学韩太像”,评委们将之定为二等奖。我想这一情节,庆华本人一定是了解的,由此他毅然放弃了足以乱真的韩氏印风,以一许非凡勇气从“滚滚韩流”中鱼龙化出。庆华将篆刻的触角延伸至将军印及六朝官印,印中结篆多以奇胜,但奇中有理,故不觉怪,予人以风致生动,韵味奇隽的审美体验。庆华的印属写意印风,写意印风用刀最繁复,如吴昌硕刻印往往以刻、披、削、凿、磨、作等数种刀法合而成一印,庆华尽解前贤之能,于用刀反其道而行之,施以“以简驭繁”之术,放刀直刻,不假修饰,力能扛鼎,藏于势中,隐隐然得大匠之风。庆华在篆刻创作中对章法构成的视觉冲击力最为看重,他善于有意识地在印文间制造一种矛盾,复能协调变化而轻解之,丰神跌宕,姿致鲜举,现不期然而然之妙。
严谨与开放并存是学院背景艺术家的共有特质,徐庆华显然是这一特质的葆有者。为了能够让艺术表达得更自由,庆华喜欢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寻找灵感,他成名于书法篆刻,他又不满足做一个单纯、传统的书家印人,他善于将书法篆刻内蕴的元素融汇至其它艺术门类及现代生活中去,因此在书法篆刻创作之外,他的瓷艺创作、抽象画创作乃至壁画、雕塑创作都不同凡响,引来业内外人士的阵阵喝彩。关于个人“跨界”的创作选择,庆华的体会是“书法篆刻家的‘跨界’博涉,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古代艺术家们就极富创造性,无论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还是雕刻书法的玉牌,都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谦逊包容的艺术态度,现代书法家更应该将其视为大艺术中的一分子,不应固步自封,融合消化各种艺术门类,身为研究者、传承者才能在书法本体上有进一步的探索”。庆华的上述自解可视作智者之言,正是在一次次跨界的艺术实践中,他得以不断地审视自我,从一个比较的角度实现个人在艺术创作中一次又一次地飞跃。
判断分析一个艺术家的市场行情,考量其学术背景、成就、潜力是先期的基本内容,这一方面,徐庆华于侪辈中难见出其右者。而庆华的人品,社会地位、影响等市场的附加条件,则依旧不让侪辈。他的职业是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师德师品在学生间可谓口碑载道,他还是上海市书协年纪最轻的副主席并兼任上海青年书协的主席,为书法界同道做过太多太多的服务工作。他更能清醒体认到一个艺术家应尽的社会责任,他乐善好施,多次将个人作品拍卖所得的款项捐助于慈善事业。综上所列,徐庆华个人艺术市场行情的前景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当下的书画市场,可描述为在混乱中渐趋走向理性,对于处在最高端的大名头作家,人们越来越多的是报以审慎、审视,盲目追捧的热情正在减弱,大多数书画收藏家、投资人现时已将注意力集中地聚焦于优秀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身上。以我拙眼看来,徐庆华正是当下最为藏界所关注的投资对象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庆华的艺术市场会为投资者们一个强有力的回应。
徐庆华自号一斋,这是否出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典故,于此我没有向庆华求证过,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那种无为散淡的人,身体里老庄的意味很浓烈。庆华对个人市场的态度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而这恰恰是他能赢得市场胜利的一个关节点,因为古人已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训,庆华个人艺术市场的“成荫”时必不在远,于此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自上海书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