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
“沧浪书社”筹备过程和今后设想
华人德
成立会现场
沧浪书社成立会合影
诸位社员:
继承发扬我国书法篆刻艺术,加强横向联系,开展书法篆刻艺术高层次的探讨、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书社的宗旨,也是最初要组织成立书社的动机。
清末和民国,在艺坛上曾广泛掀起过结社的热潮,光苏州一地就有50余个社团。五、六十年代,我国书法社团寥若晨星,只是个别地区成立了书法篆刻研究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方面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书法界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各级分会,许多高等院校和各地区民间的书法篆刻社团也纷纷出现。在日本,各类书法篆刻社团就更多,其数不下几千,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民间自发结合筹办的,展览和出版物也极为繁多。这固然和他们经济发达有关,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民族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集团的力量比各个分子在分散状态下总和的力量要大。而我们却习惯于单独奋斗,缺少凝聚力。我们现在从事书法,不能只作为一种业余的消遣,也不是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应将它作为一种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振兴书法这门我国独特的艺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而书法社团是促进书法活动、交流、研究和提高的有益组织形式,有助于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现在已到了信息社会,虽远隔千里,可以通过通信、展览、刊物等途径交流信息、思想、作品、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使得我们作为一个跨地区的组织得以保持联系,开展活动成为可能。近几年各种书法活动、展览频繁,刊物也不断增多,一批中青年书法篆刻人才得以在艺术和理论上崭露头角,从而互相发现、互相了解、互相交往、互相尊重,其中一些有事业心的人,有愿望并且也应该凝聚到一起,形成一个群体。我们知道: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从整个中青年一代人来看,在书法艺术上根底较为薄弱,探索得不够,流派尚未形成,还不足以表现我们的时代风格。在书学理论上,研究还有待深入,一些其他学科与书法的关系尚须去发现。因此有必要形成群体,以增强我们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书社应时而生了。在座各位社员为筹组书社花出了大量的心血。
四年以前,我们中间少数人就开始谈起和酝酿,要与各地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联络起来。当时因与外界接触不多,相互间不熟悉、不了解,有的还未发现,只是在各自认识的朋友中经常交往。近几年来通过各种类型的书法活动,尤其是第一、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使我们大家有了相互认识的机会。自今年春天开始,书社的筹组工作就正式进行了,主要是靠通讯联系,同意参加的人,分别填写了登记表,集中打印了通讯名录,起草了章程草案,许多社员口头或书面提了建议和对章程草案的修改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人品和书艺是书社成员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社员要相互帮助,有所促进,应该志向高尚,正直而有信义,不谋私利,旨为集体办事,这样书社内部就会团结,所以人品是搞好我们事业的保证;而我们社员还须在书法篆刻上有一定造诣,而且要名符其实,这样书社才有生命力,才会受到书界的重视,书艺是我们今后书坛上发挥良好作用的资本。通过联系和介绍,第一批社员是24名,这与我们多数人所建议的人数相同。当然也有被邀请了的朋友,一时不表态或不参加的,他们有一定的想法和原因,各有志向,不能勉强,他们也都是一些书坛优秀的中青年,也在为我国书法事业作贡献,我们应和他们热情合作。十月初,第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开幕期间,9位社员在郑州开了书社成立的预备会,多数同意并通过了“沧浪书社”这一名称,确定了成立时间和地点,对章程草案作了第二次修改。会后,苏州和常熟因为是成立会和首次活动的地点,作为东道主,两地的社员分别为筹集经费、联系活动场所、接待工作等具体事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今明两天是丁卯年冬至节。我国以十一月建子,律当黄钟。冬至日至极南。阴伏而阳生,为日月万物之始,故古人以冬至为德日,在此嘉节良辰,“沧浪书社”正式成立了。
我个人对书社今后先提一些设想和希望,请诸位共同讨论。
一、社员要遵守章程,相互间应平等,真诚相待,须有集体观念,团结互助,不能损人利己。艺术和理论上提倡有个性、有创造、有切磋、有批评。
二、平时多联系,交流信息,资料共享,知识共享。定期将有关资料复印后分寄给各执事,然后翻印转交给各社员。各人应利用自己的专业、专长、技术为大家热心服务。
三、争取三年集会一次,地点由大家或执事议定。进行改选,修改章程,确定今后的工作和活动。
四、三年举办一次社员新作展览,并争取正式出版或自费印刷作品集。
五、筹集经费。希望各位社员随时出力联系赞助单位,书画作品的提供由各位社员义务分担。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我们有了充足的经费,就可以举办各项活动。
六、注意介绍中青年书法篆刻的优秀人才入社,手续按章程规定办。
望大家齐心协力,将我们的书社办好。
乐心龙发言
潘良桢在研讨会上发言
成立会社员作品的观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