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我看首届国际“兰亭序”学术会议
林淑兰




兰亭会议答辩

  言恭达总执事在致欢迎词

  首届国际“兰亭序”学术研讨会于端午时序,在江苏苏州太湖明珠酒店召开,参与会议的学者专家以极严谨的态度提出论文发表,并进行热烈与具深度的探讨,笔者多次参与过艺术性的国际会议,但“兰亭”会议以书法现象本质探究的议题能掀起广大的回响,倒是笔者采访生涯里首遭碰触到的。

  三天会议中,大陆、港台、美、日、法与会学者相互讨论,或是以论文相见,他们的热情与对历史文化的执著,不亚于其他世界性学术会议,而主办单位的用心及邀请学者专家的慎重,才让这次首届国际“兰亭”会“言之有物”。

  代表台湾参加的有傅申、朱惠良、何传馨、李郁周、蔡明讚,由何创时基金会董事长何国庆领军,大陆的有丛文俊、华人德、白谦慎、刘恒、刘涛、吴鸿清、王玉池、穆棣、崔尔平、邱振中、沈培方…….等书法艺术界的佼佼者,美国学者则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韩文彬、莱斯大学教授钱南秀、加州大学石慢、旅美学人李慧漱、旅法学者李慧闻、日本则有祁小春,而香港代表有香港中文大学的莫家良、书法家协会主席黄简……等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均是目前世界研究书法艺术史学者一时之选,尤其是有关“兰亭序”方面的。两天的正式议程共有21篇论文发表,第一天都是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或辨论或考证学术依据,第二天则较扩及其他以更广的角度来探触“兰亭”。

  在发表的21篇论文中,耶鲁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莱斯大学的钱南秀,专门研究“世说新语”,她发表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和山水诗的转变”论文,首次以山水诗和文学的角度来探究“兰亭”,以山水意象来解剖“兰亭”是世界“兰亭论辨”罕见的,有别于其他只以书法或经体的本题来论述“兰亭”,是相当崭新的尝试,我个人认为是颇有创意的,至少能用纯文学角度来审视,更增加了“兰亭诗序”的诗意情境。钱女士并从兰亭诗与魏晋人伦鉴识及山水诗形成的关系娓娓诉说,王羲之的悲乐中年,大起大落均出自王羲之对人生的拥抱与眷恋,特别是在他对人生产生深刻美好理解之后,敏感的诗人的杰作,是深得人心的。从钱南秀的论文中可感受到一股深浓的文学气质,不正是“兰亭雅集”的诗人特质吗?除此,我还认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韩文彬所发表的“关于《兰亭集序》与复制品的问题”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的“书法创作中‘主题’探索的历史回忆与现实意义初探”等两篇论文,以另类眼光来探究“书法现象”,跳脱传统的真假“兰亭论辨”,可读性极高。美国学者韩文彬尝试用另一种比较的可能性,突破中国文化的范畴,将王羲之书法与“兰亭序”放到一个更宽广背景,而与世界艺术史上的某些现象作比较,他认为着眼于艺术品产生的过程即揭示隐藏于艺术品构思与创作背后的规律性,尤其是复制艺术品的过程,他引用邱志杰抄写王羲之书法,在迫使观众在目睹这个不断抄写的过程中,对复制品这个中外艺术史上共同的问题发生思考;当考虑此问题的真实,也引起我们思考如果没有复制这个概念,原件或真迹这个概念能独立存在吗?或许这个问题只有哲学家可以回答。他以哲学与艺术史观点来看“兰亭”,扩大了讨论的范围。陈振谦的书法创作中的主题探索的历史回忆与现实意义初探,引起许多争辨,其突破传统的作风颇有新意,值得思考,有多面向的书法省思过程与现代美学的探究,可惜他无法亲自与会,只提出论文,否则将会有一番传统与现代的激论。

  旅法学者李慧闻女士在答辩论文

  女性议题在这次“兰亭”会也引发了一场和平的“论辨”,书法不是男性专利,旅美学人李慧漱在会中发表“杨妹子与南宋皇后代笔”,则从历史观点看宁宗杨后及其他仁宗杨德妃、徽宗刘贵妃、高宗刘夫人等人都擅长书法。旅法学人李慧闻专研董其昌,发表“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摹本‘兰亭序’及其1618年赠人的一本‘兰亭”’在会中也引起广大的讨论,她以爱情故事为体,如叙事诗般地来谈“兰亭”与一位女子杨宛的故事温宛动人,如此感性的论文叙述十分女性化,这和大陆代表以严肃口吻直书笔调大异其趣,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篇论文,我觉得此种以小见大的论述与当时文化情境历史背景融人其中是相当成功的,以掌握脉胳、抽丝剥茧的方式,完全控制全局,且深深吸引着人们。

  现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是此次会议的穿针引线灵魂人物角色,他本来学的是政治,后来改唸艺术,获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其他对学术和艺术喜爱的大陆学者,如丛文俊、刘恒、华人德、穆棣……等人他们作学问的态度十分严谨,虽然有的人在大学任教只拿一千元人民币,但他们穷究学术与热忱投入学问之中的态度是令人敬佩的。

  令人感到兴奋的是大陆学术自由风气已蔚然成形,任何问题都可以讨论的,尤其有更多的精英份子在从事文化学术工作,丰富的学术资源如考古或古籍资料都正在进行着。而首次国际“兰亭”会议能成功召开,为中国书法艺术史写上一页,除与会者严肃的论文发表讨论外,还有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的热情赞助,大家期待两岸书法文化艺术交流更广阔地进展,与更多元化的角度思考来看“兰亭论辨”历史事件,而事实上还有许多书法领域是可以提出来再研究的,毕竟中国书法史仍有极大的探讨空间的。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