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敦煌马圈湾汉简
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共发掘出九批汉简,计25000余枚。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故称为"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1世纪),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敦煌汉简的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同,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敦煌汉简中官、私文书居多。官文书有诏书律令、司法文书、品约、符、传、例行公文及各式簿籍,私文书有买卖契约、书信等。
197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察敦煌附近的汉代烽燧时,在小方盘西11公里处的马圈湾发现了一座当年斯坦因考察时未登录的烽燧。经发掘获得有1217枚汉代简牍。包括隶、草、行三种书体。
马圈湾汉简中的大量平帝时期的簿册、书牍和王莽时期的奏书底稿,已是成熟的章草。更值得注意的是,马圈湾汉简中宣帝五凤年间的简册,其书体早已是成熟的章草了。由此证明,章草的成熟期应在西汉中期无疑。这些文字婉转自如,流畅奔放,有大家风度,开后世狂草体势。是西汉中期与新莽之间敦煌境内日常应用的主要字体。
汉代的草书,尤其是章草,是中国古代书法上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敦煌马圈湾木简 汉代
释文:到,责未报闻,可写下,其奉以从事,不愿知指,传马 皆大齿
【资料来源】以上图片选自《简牍名迹选》-6-甘肃篇一-天水秦简·马圈湾前汉简·额济纳居延前汉简 他(二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