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
何焯(1661—1722)
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 崇明人,为官后迁居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
何焯少时钝拙,14岁后方发奋攻读,学问大进。焯于考据学颇有造诣,年轻时先后拜吴县邵弥、安溪李光地为师,又与太原阎若璩为友,寓居阎家,与阎通宵切磋议论。焯治学严谨,藏书数万卷,凡四部九流,直到杂说小学,无不一一探索考证,辨明真伪,疏清源流,各作题识。对书坊出版书籍的错误、缺漏,字体的正写、俗写,也逐一分辨订正。焯校定两《汉书》、《三国志》,凡议论人物,必究其家世,明其表里;议论事情,必晓其始末,尽其变化;指点时政,必根据国势民俗,析其利弊。焯25岁时以拔贡生进京城,被尚书徐乾学、祭酒翁叔元收为门生。焯秉性耿直,遇事直言辩正,因而常遭妒忌和中伤,徐乾学也对他渐生恶感。焯便上书徐,更求削去门生名义。从此,六次应考被排挤。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南巡,访觅逸贤,经宰相李光生推荐,通过考试,被安排在南书房供职,赐为举人。次年,参加礼部考试,末取,赐为进士,又选为庶吉士。后于亲王府当侍读,兼任武英殿纂修。不久,受人诬陷被囚,家藏书籍被抄。朝廷派人未见任何犯上之语,相反却发现了焯退还吴县知县赠送金钱的信稿,终于发还书籍,仅免其官职,仍在武英殿工作,并表彰他清正廉洁。焯身陷囹圄时,身带着镣铐,仍在朗读《易经》。
何焯于62岁时去世。死后雍正皇帝下诏,复其原官。破例赠予侍读学士,并赏赐金钱,给予立传,回乡治丧,令地方从优抚恤后代。何焯一生轻资财,重情义,他将财产让给弟兄,并经常接济贫困的亲戚朋友,对有才学而家境贫穷的学生则供其食宿,有记载的即达400人。生平著有《诗古文集》、《语古斋识小录》、《道古录》、《义门读书记》、《义门先生文集十二卷》、《义门题跋一卷》等。
何焯博览群籍,长於考订。校勘古碑版最精。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间四大家。曾受命为康熙皇帝写《四书集注》,刻成木版藏于宫内。宫内书籍则大多由焯校勘。雍正皇帝接位前曾嘱焯写《困学记闻》的注解。(资料参考崇明县志 )
【作品欣赏】↑TOP
《七律诗轴》纸本行楷 116.7×43.8cm 上海博物馆藏
《赵嘏“汾上宴别”诗轴》纸本行草 113×39.9cm 南京博物院藏
《行书五律诗轴》纸本行草书 45.6×69.8cm 上海朵云轩供稿
《行书陶诗轴》纸本行书 98×42.5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行书五言诗轴》纸本行书 113.2×41cm 扬州市博物馆藏
《行书五律诗轴》纸本行书 74×38.5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行书陶渊明移居其一诗轴》绫本行书 144.8×46.6cm 南京博物院藏
【拍卖精品】↑TOP
【相关文章】↑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