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拍卖精品 | 相关文章 | 留言评价 |
张 照(1691-1745)
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刑部尚书、抚定苗疆大臣等职。家富藏书,有藏书楼“天瓶斋”。熟谙音律和戏曲,曾创作《劝善金科》、《月令承应》、《九九大庆》等宫廷大戏,均以宣扬因果报应、封建迷信为主。乾隆九年(1744),清高宗命他与梁诗正等人主编《石渠宝籍目录》,共44卷。著录当时宫廷中所藏书画,依储藏之所,各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著录;再依书卷、画卷、书画合卷著录;最后按照书轴、画轴、书画合轴著录,共计9类,每类又分上等、次等。著录纸绢、尺寸、款识、印记和题咏、跋尾等。后由董邦达等人续修《石渠宝籍重编》、《石渠宝籍三编》,专录乾隆内府所藏书画作品。其孙张兴载,亦富藏书,有藏书印多枚。
乾隆九年十二月,因父丧回籍,至徐州宿迁县,卒于旅次。谥“文敏”。
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是清代“馆阁体”代表。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曾书写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镌刻于岳阳楼上。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
书法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乾隆评他的书法说:“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乾隆《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五词臣五首·故刑部尚书张照》)刘恒在《中国书法史·清代卷》中说:“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学书风转变过程中,具有明显作用的当属张照的创作实践和乾隆弘历对赵孟頫书法的推重。”清·邵松年在《古缘萃录·张天瓶临苏长公养生论卷》中题曰:“本朝画山水以麓堂司农为第一,书法则首推张文敏。生平遇两公书画,度力所能致者,必购致之。历年既久所聚渐多,因捡旧所得者与伯英分藏之,将来传示后人又是一重翰墨因缘也。”
对于张照书法不足的批评,多集中在“乏韵”和“俗笔”两方面。清·阮元《石渠随笔》说:“司寇书自是我朝一大家,然有剑拔弩张之处。……余见其书多种,又收得临全本《九成宫》及小楷多种,功力可佩,然竟不能脱俗,殊不可解。”近人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张照:“他是学乡先辈董其昌的字出身的,他不比陈元龙的死学董字。他见到那时学董字的变本加厉,越发浮薄了,所以有意写得放纵些,装出一副剑拔弩张的状态来,一则免得与人雷同,二则也是他的个性如此。”
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斋帖》。
【作品欣赏】↑TOP
《行书李商隐七绝诗轴》纸本行书 108.6×56.7cm 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卷帘拂石七言联》纸本行书 125.8×26.6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米芾拟古诗帖轴》纸本行书 43.8×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赋得春色满皇州诗轴》纸本行书 340×13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米芾诗帖卷》纸本行书 44.6×40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御制读陶诗卷》绢本行书 45×26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临王羲之心经册》纸本行书 16.7×9.8cm 8开16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律诗轴》纸本行书 143.7×5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楷论书轴》 纸本行楷书 98.3×60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楷书豳风七月轴 》金笺本 176.5×9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董其昌轴》纸本行草书 123×53cm 重庆市博物馆藏
《临米芾秋夜诗帖卷》纸本行书 45.5×693.8cm 1738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苏轼尺牍并楷书七言诗》行书 楷书 册页 16.8×1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草书莫放最难七言联》纸本行草书 122×30.9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题画十二首之一诗扇》纸本金笺行书 18.7×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行草郑暄四时调歌摘句卷》绫本行草 41.5×665.5cm 南京博物院藏
《节临蜀都帖轴》纸本草书 104.7×53.5cm 河北省石家庄文物管理处藏
《临宋人八书卷》绢本行书 22×302cm 吉林省博物院藏
【相关文章】↑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