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乐毅论


王羲之《乐毅论》 (越州石氏本)

  《乐毅论》 小楷,四十四行,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陈、隋之际,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後,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题右军《乐毅论》后)

  唐朝时,王羲之正书数量少,尤为难得。褚遂良编纂王羲之书目时,很重视楷书,特别看重长篇的的《乐毅论》《黄庭坚》《东方朔赞》三帖,以《乐毅论》为首选。唐太宗最为宝爱的王羲之楷书也是《乐毅论》。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入太平公主家,后被一老妪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

  《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了。据唐韦述《叙书录》称,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榻写”,“因此遂失所在”。徐浩《古迹记》记载得更为具体一些,曰:後归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其後为一咸阳老妪窃去,县吏寻觉,老妪投之灶下,真迹遂永绝於世。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越州石氏本局部[1][2][3][4][5][6][7][8][9][10][11]

王羲之《乐毅论》 (选自安思远《旧拓晋唐小楷》藏本)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