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魏晋南北朝书法概况 | 代表作品人物 | 相关文章

孝女曹娥诔辞卷


东晋 佚名《真书曹娥诔辞卷》绢本楷书 32.3×54.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墨迹是传世小楷书早期杰作。款署东晋昇平二年(公元358年)作,故又名《昇平帖》,书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风貌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为唐以前的作品。
  曹娥,会稽上虞人,是东汉有名的孝女。她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人们为了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而为了表彰她的孝行,汉元嘉元年(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文,刻石立碑,以彰孝烈。此卷内容主要为诔辞碑文。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传闻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之意。
  关于书者多有争议,宋高宗赵构定为晋无名氏所书,后人多从此说。
  此作结构多为扁方,磔笔尚存隶意,与锺书尚有联系。然其起笔多为露锋,运笔过程有提按,已见今书风貌,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楷书笔法结构,为研究书法发展提供佐证。作品上有大量晋唐人观款,卷后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乔篑成等人题跋。曾经南朝萧梁内府,南宋内府、贾似道,元内府、郭天锡、柯九思,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清内府等庋藏。

局部欣赏


释文:
  孝女曹娥碑: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义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汉议郎蔡雍闻之来观,夜间手摸其文而读之。雍题文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又云:三百年后,碑冢当坠江中,当坠不坠逢王叵。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之。
  
  又,传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书曹娥碑,小楷,内容与此一致,新安吴茂先为其刻碑。三年后,王羲之去世。因此,后世认为此作是王羲之生平最后的一幅小楷。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选自翁万戈《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六种》藏本
  王羲之所书的碑刻也已佚失,仅有刻本传世,收录《群玉堂帖》和《越州石氏帖》中,为著名的晋唐小楷之一。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侍郎蔡卞以行书重书《孝女曹娥碑》文,此碑高2.3米,宽1米,立碑存庙。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曹娥庙遭大火焚毁,当时庙内所存9块碑中,仅存此碑但已被烧裂,后经曹娥乡绅任凤奎大力抢救修复完好,又发起重建曹娥庙,因此这块宋蔡卞所书的《孝女曹娥碑》至今仍竖立在曹娥庙。

蔡卞行书《孝女曹娥碑》

附录:陈振濂谈:《孝女曹娥碑》绢本墨迹之鉴定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