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印章--唐宋--官印--金元
金元官印
金代官印总体上是承袭辽宋旧制,尤其对宋官印的借鉴较多,这是由于宋金对峙各占半壁江山的结果。宋朝深厚的文化、思想、礼制、工艺方面的根基,顺理成章地要影响文化气质稍弱的金人,为金人所仰慕、仿效,印章自然也不例外,对可以折叠盘曲的篆文较严格的小篆更易于接受。故金代用九叠篆入印十分盛行,元人更将是沿用于蒙文人印,于是,九叠文到金元时期,成为一种定制。
金代官印的印材有金、玉、银、铜。皇帝玺印用金,称宝,如金世宗则诏作大金皇帝万世之宝,系龙钮;太子之宝,为龟钮;“洗王之印"为驼钮。一般官印用铜,为长方形板状钮。钮顶常刻“上字"。
早期金代官印,即大定和大定以前的官印,布白整齐大方,篆法流畅秀丽,纯熟自然,典雅庄重,给人以美感,当是出于名家之手。如“汝阴县印"、“勾当公事之印"等,这些印线条拙朴生趣,盘曲方中寓圆,绝去生硬呆板之病,印面字的笔画排叠匀满有序,却富于变化,显得疏密有致,灵动自如,打破了人们对金官印板滞的陈见,表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
元代官印中,处了用汉文篆书外,还采用八思巴文入印。元官印大都为实用品遗物,非出自墓葬品。
西夏.工監專印 工监专印
|
金.勾当公事之印
|
金.防城副统日字字号之印
|
金.汝阴县印
|
金.阿里合谋克印
|
金.交钞库印
|
金 开边寨簿尉印 45×45 mm
|
金.越王府文学印
|
金.易县尉印
|
金.韩州刺史之印
|
金.左副元帅之印
|
金.兴中统管都元帅府印
|
金.庫普里根必刺谋克之印
|
金.毛石都拨谋克之印 61×60 mm 吉林省博物馆藏
|
金.元帅监军之印
|
金.北京楼店巡记
|
金.副提控肆字印
|
元.帖木儿不花记
|
元.管軍百戶印
|
元.管軍千戶印
|
元.管领本投下中兴等路民匠南鲁花赤印 81×79 mm 上海博物馆藏
|
元.益都路管军千户建字号之印 66×66mm 上海博物馆藏
款文:
中统元年十月日行中书省造
|
元.征戍之印 81×79 mm 上海博物馆藏
征戍之印,铜质橛钮,背款三行,分别作“征戍之印”.“中书礼部造”.“大义二年正月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陈友谅取代徐寿辉,建元太义,成了湖北江西一带的红巾军的首领。
据陆深《豫章漫抄》:“戊戌(1358年),红巾徐贞一下(江州),陈友谅始据江西,时改元天启。明年己亥(1359年)为天启二年,四月又改天定,五月陈友谅自称太义元年。”
故此印为今可确证的陈友谅官印,制于公元1360年。
|
元.太尉之印(八思巴文)
|
版权说明 |
联系本站 |
站内搜索 |
繁简转换 |
书法年历 |
年号查询 |
干支对照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1999-2024
书法空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39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