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元代书法概况 | 代表人物 | 相关文章

陈绎曾


  元代元统、至正年间书法家。字伯敷,一作伯孚,处州(今浙江丽水)人。虽然有些口吃,但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整段整段地背诵,文辞汪洋浩博,且善真草篆书,官至国子监助教。元至正三年(1343),任国史院编修,分撰《辽史》。著有《书法本象》、《翰林要诀》、《文筌谱论》、《古今文式》、《科举文阶》等。

>>>>>>>>>>浏览《翰林要诀》

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纸本,31.2X4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静春堂为袁易所居斋堂的名称。《静春堂诗集》是袁易次子袁仲长裒辑其父遗稿编成,并请父亲的好友题序。陈绎曾所书《静春先生诗集后序》,是元人书《静春堂诗集》序卷中的一段。除陈绎曾外,另有龚璛、陆文圭、杨载、汤弥昌等人作序,虞集、郭麟孙题跋,钱重鼎题诗以及黄溍撰写《故静春先生袁君墓志铭》。从此序落款“至治元年三月既望”可推知,陈绎曾这件作品作于1321年。
  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陈绎曾善于书法,真草篆隶俱通习之,各得其法。”但陈绎曾的墨迹传世很少,此为其代表之作。陈绎曾的小楷取法魏晋,作品结体稳健,体态端庄质朴、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此作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风格清秀俊雅。此作用笔精劲细腻,笔到之处清雅飘逸。他有意使点画的长短曲直各随字态,笔画繁者令其大,简者令其小,欹正疏密,方圆肥纤,一任自然。作品点画以圆笔为主,圆劲丰润,写得敦厚有力,恰似抛砖落石,使人不敢以虚妄之意拟之。同时,在沉着、含蓄的用笔之中,融合着一种“道和神明”的天性,点画顾盼生姿,笔断意连。在布局上,字距安排得比较疏松,拉开行间距离,使作品显得宽绰舒展,从而体现出见小为大、见密为疏的效果。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陈绎曾的《翰林要诀》这部重要著述。元代书法理论著作较多,有属于通论的,有属于丛辑的。陈绎曾所著《翰林要诀》属于书法技法类。该书对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直法、圆法等各种方法,俱立种种名目,并一一进行论说,论述翔实独到。正因如此,人们对《翰林要诀》异常看重。他在“血法”一则中称:“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又说:“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陈绎曾对书写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论述得同样很精彩。他写道:“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怎么变呢?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展;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由此,再来观赏陈绎曾这件小楷作品,虽无惊人之态,却有隽永之趣。其笔画婉转,节奏缓和,结字落落大方,自然有致,险妙之处常以朴实平淡出之,给人以舒坦怡然的感觉,当是陈绎曾在平心静气的状态下写成的。作品全篇有萧远天然的雅致气息,绝无庸俗粗陋的野气,恰似一首清新和畅的田园诗,其中蕴涵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只要你心潜其中,自会同作者一样,心生愉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