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当代书坛 | 书法组织 | 书法人物 | 港澳 | 台湾 | 韩国 | 日本 | 更多

书法有法


28.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少年时我喜欢体育,爱动。现在不爱动了,却依旧爱看。任何比赛的输赢,运动员的水平,观众的情绪,场外的评论,实际上完全是由运动的规则所决定。只有当运动规则完备时,才能相应有运动员的水平,才能谈得上伴论。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浅显易懂的道理。同样印证书法。
  只有当汉字书写及造型规则完成时,才可能有评判、有理论。所以,书法发展至东汉,汉字演变停止发展时,方出现完整的书法理论,亦是必然。
  到魏晋时代,造纸、制笔技术进一步成熟精致,众多书家一齐运用笔法,群贤毕至,群策群力,将书法的笔法与造型的优美兼融一体。这时继蔡邕、钟繇、张芝、索靖、陆机诸家之后,有一人“备精诸体”、“无所不工”,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贵越群品”,世“莫有及者”。这个人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有七子,最小者名献之,传“变父体”,创“一笔书”,

“无迹因循”,其“逸气盖世”,“最为风流者也”。世称羲之献之父子为“二王”。
  王羲之显然是以一次左右转笔周期成一字,字字断开,每字的转笔痕迹皆可循。小王所谓“变父体”,创“一笔书”,即是用笔字字相连,不以一次左右转笔周期成一字为限,巧妙地造“势”,所以转笔“无迹因循”。
  注意,这正是“今草”的实质。我在前面已说过。
  王羲之及“二王”书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作为“法”的全面成熟,标志着“隶化”与“美化”、笔法与视觉完美的统一,标志着书法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是那个时代孕育了无数的契机,造就了英雄,造就了天才。
  让我们先好好欣赏一下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倘若画一条山峰的曲线,以最高点为魏晋时代,左面的上坡面,应作为是汉字及笔法从起源到成熟的过程。
  这个不断的书写过程就像一根粗绳子,是由三股细绳搓成:
  一、右手在无依托书写时的生理特点;
  二、相对适合的工具(包括笔、简、纸等);
  三、人类奏事趋向快捷、简约的心理。
  这三股细绳相互搓合、相互牵制、相互递进,约定俗成。
  好比是体育运动中,以生理自然为前提,配以适合的器材,最终而形成的规则。而运动器具的不断改革,也提高了运动成绩。小时候,参加百米赛跑,穿的是钉鞋,是为了在煤渣跑道上不打滑。20世纪70年代改用塑胶跑道,运动员不用钉鞋了,因跑道有弹性,世界百米跑记录一下突破了10秒大关。
  作为书法,这个过程未免漫长了些,从启用毛笔开始,这根粗绳子足足搓了有六七千年。其间,虽然兼有人类视觉所要求的控制与审美,但人类的主攻方向,却必然是趋向于手操作毛笔的“便捷”,创造和完善“法”的。
  此时的视觉,是依存于“法”、受“法”的制约的。
  鉴于这个过程,我概括称它为“完法”过程。

资料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