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等...

 人物简介 | 作品欣赏 | 相关文章

生纸与书法创作
朱友舟


  一般而言,生纸柔软,熟纸坚韧。生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及渗水性,笔触多有晕渗,而且水越多越不稳定,甚至可能完全糊成一片。生纸或半生熟的纸,对于丰富用墨的变化,增加线条的丰富性及意外之趣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生纸久藏(如存放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则易被风矾变为带有熟性的陈纸。纸的性能视其生熟的比例而定,半熟以上者多熟性为熟纸,半熟以下者多生性可称为生纸。
   明代以前,书家很少用生纸写字。如唐代,生纸主要用于丧事等其他用途。元代画家才开始有用生纸作画的现象。到明中期以后,徐渭、陈淳等人的逐渐使用生纸(并非全生,也有的经轻度加工)作书画。王铎、傅山选用绫绢本(明末清初的板绫)经过加工也带有一定的生性,能达到水走墨留的涨墨效果。但其渗水状况及性能与今天的未经加工的生绢效果差异较大,未经加工的生绢难于控制,笔触与线形易渗漫模糊。因此,随着生纸在明清时期的不断盛行,书法创作中用墨的技巧较之以前大大地增加了,产生了涨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破墨法等。如果没有生纸适度的渗化性,就难以达到水墨淋漓、变幻万千的效果。如徐渭的泼墨写意画及行草书,用纸便非熟纸,而具有一定渗化性生纸。其《草书诗卷》,有酣畅的涨墨现象,线条边缘有外渗的痕迹,含蓄饱满,具有一种朦胧美,与快速挥洒中形成的枯笔,形成鲜明对比和节奏变化。如此丰富的墨色在唐宋书家的行草书作品中是少见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如林散之利生宣创造出了独特的笔法及丰富的水墨变化。由于首其师黄宾虹的墨法影响,林散之喜用宿墨、枯墨、破墨等,并且习惯先蘸水再蘸浓墨或先蘸浓墨再蘸水书写。诸种特殊的用墨法,在受墨性好、渗化性强的半生或生宣纸上产生出了浓枯对比、水墨淋漓的特殊墨色变化。如果没有渗化性较强的生纸,就难于表现如此丰富独具匠心的墨法。
   生宣的墨色表现力强,然而其缺陷也很明显。加工纸利于行笔及托墨。而生宣如果吸水性及渗化性过强,则行笔滞涩,如行走泥淖中,线条易流于轻浮、绵软、臃肿。故吴湖帆曾宣称生宣使用画则亡矣,书法亦随之。此语不无道理。今之用纸生熟的选择与古人习惯不同,古人作书完全用熟纸即使明清以后所用的生纸也是经过加工的纸张,现在的作书者几乎全用未经加工处理的生纸。而未经处理的生纸尚属半成品,不适合于直接书写。因为半成品的纸张毛茨多,纤维间空隙大纸质松散,不利于书写。毛茨多则滞笔行笔不畅。纸质松散则墨易于渗漫,以致书写的线条,起讫不分明,线形笔触摸糊,毫无爽劲之感。此外,纤维松散,则不能留墨,致使墨色发灰缺乏神彩。许多习书者对于临帖多不研究原帖的纸质、纸性等相关的材料信息,用纸与原帖具有天壤之别,致使笔法动作及笔锋状态变形。仍言欲效法晋唐古法,岂不是痴人说梦。
  

  阅读朱友舟更多文章

藏锋的误读
读帖比临帖更重要
关于书家择笔的问题
关于中锋与侧锋
浅议毛笔和书体的关系
羊毫与书法创作
《续书谱》风神论研究
续书谱私意之辩
续书谱版本考
翁方纲书学思想研究
书法教育中摹书的价值重估

返回上一级